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首頁外匯外匯資訊央行動態中國人民銀行

央行報告:有序打破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

 

  中國人民銀行29日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3)》指出,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打破剛性兌付,順應基礎資產風險的釋放,讓一些違約事件在市場的自發作用下“自然發生”。

  央行報告指出,“剛性兌付”是指當理財資金出現風險、產品可能違約或達不到預期收益時,作爲發行方或渠道方的商業銀行、信託公司、保險機構等爲維護自身聲譽,通過尋求第三方機構接盤、用自有資金先行墊款、給予投資者價值補償等方式保證理財產品本金和收益的兌付。近年來,銀行、信託、證券等各類理財產品快速發展,剛性兌付現象日益凸顯,扭曲市場紀律,干擾資源配置方式,帶來諸多問題。

  報告認爲,剛性兌付增加了金融體系的整體風險。剛性兌付導致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不匹配,誘發投資者資產配置不合理調整,擡高了市場無風險資金定價,引發了資金在不同市場間的不合理配置和流動。資金加速流向高收益的理財和非標準化債權產品,商業銀行的存款流失,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和保險行業的資金被擠出。市場無風險利率上升,也造成藍籌股市盈率下降,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低迷。

  報告稱,剛性兌付引發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由於長期以來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較少被打破,一些理財投資者的風險承擔意願遠低於股票、外匯、基金投資人,過於追求收益,不願自擔風險,如果不能按照預期兌付,可能擁堵機構網點,要求機構償付資金,形成社會不穩定因素。而金融機構一旦存在第三方兜底或介入的預期,爲吸引投資者,也會忽視項目的風險,優先選擇收益高的項目,盡職調查和風險控制薄弱。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往往投向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等調控領域,並通過資金擠出效應等渠道,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央行表示,爲促進我國理財市場的健康發展,完善信用風險在定價中的作用,減少道德風險,強化市場紀律約束,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打破剛性兌付,順應基礎資產風險的釋放,讓一些違約事件在市場的自發作用下“自然發生”。增強投資者對於理財產品的風險意識,樹立“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當理財產品出現兌付風險時,應合理界定理財發行方、渠道方和投資者之間的責任和義務,各自承擔相應的風險,以此推動理財業務迴歸“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質。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中國金融信息網 2014-04-30)
【關閉窗口】
 外匯業務 更多>>
小額結售匯
  該業務是爲在工行開立多幣種賬戶並開通網上銀行的境內個人提供的在線買賣外匯業務……[詳細]
·境外匯入匯款 ·境外匯出匯款 ·全球快匯
·匯款直通車 ·攜帶外匯出境許可證 ·個人結匯
 每日關注  
·經濟指標 ·人民幣外匯牌價 ·外匯行情
·央行利率 ·外匯存款利率 ·香港市場貨幣匯率
 幣種資訊 更多>>
美元
歐元
英鎊
澳元
日元
瑞郎
加元
港幣
人民幣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