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張新4日在“十三五”期間中國金融新業態研討會上表示,上海自貿區沒有成爲熱錢流動、套利的管道,且目前已經做好了率先全面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技術準備。
張新稱,多方面的技術準備已經到位,上海已經形成了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政治保障、市場機制和理性文化,並要從資金總量角度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
張新同時表示,截止6月1日,通過自由貿易賬戶,企業辦理各類跨境資金結算是1600億,按照新規則開展的跨境融資一共是700多億。實踐證明,上海自貿區未成爲熱錢流入和套利的管道。
張新指出,上海自貿區建立了有管理的可兌換的制度安排,資本項目可兌換也是有管理的可兌換,已建立了對外債規模、幣種錯配、短期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制度。
上海自貿區還建立了資金大進大出的總量調控和應急管理的政策儲備,建立了總量閘門的調控機制。資金流動總量觸動到閘門後,就會啓動應急方案,調整宏觀審慎參數。建立了本外幣的一體化管理框架。資本賬戶可兌換後,人民幣和外匯業務將實現一體化管理。
張新提到,上海自貿區建立了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的分析檢測體系,並建立了強大的、多角度的、風險跟蹤的賬戶管理系統,在數據蒐集上也能對跨境資金實行24小時監測,能監測資金的來龍去脈。
張新表示,上述技術籌備工作的全面到位,勾畫出一幅資本項目可兌換後的整體畫面,其總特點是央行會同有關部門建立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市場化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