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0月21日對11家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MLF)。分析普遍認爲,此舉雖然有利於保持資金面平穩,但近期雙降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據悉,此次央行對11家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1055億元,期限6個月,利率3.35%。
今日銀行間市場主要回購利率略有下降,資金面供給依然充裕。短期衝擊流動性的因素並不顯著,預計資金面將持續維持寬鬆。
央行公開市場本週二進行2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維持在2.35%不變。
儘管央行採取靈活貨幣政策工具維持資金面穩定,但市場普遍預計MLF不能對衝外匯佔款下降導致的基礎貨幣缺口,降準和降息預期仍然強烈。
招商銀行總行同業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爲,外匯佔款大幅下降,近期資金利率有逐漸上行的跡象,央行此舉有利於保持資金面平穩;進行MLF操作不代表不會降準降息,MLF規模無法對衝外匯佔款的降幅,近期雙降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民生證券評論認爲,此時釋放MLF意在對衝外匯佔款下降和財政存款上繳的影響,平穩資金面意圖明顯。而基礎貨幣缺口仍大,後續仍有降準可能。
分析進一步指出,金融機構和央行口徑外匯佔款差距4000億元可能是因爲大行替代央行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並與央行達成遠期協議對衝所致。儘管該手法在當期不減少基礎貨幣,但在後續會使基礎貨幣承壓。此外,MLF期限6個月,且資金成本較高,降準釋放的是長期流動性且資金成本低,能更好的實現基礎貨幣對衝的作用。預估後續有50-100BP的降準空間。
2015年9月金融機構外匯買賣(外匯佔款)餘額爲27.42萬億元,較8月減少7612.78億元,爲連續第四個月下降,且連續三個月創歷史最大單月降幅。
9月央行並未開展MLF操作。8月末MLF餘額4900億元,將從今年12月起陸續到期。上一次央行進行MLF操作是在2015年8月19日,當時對14家金融機構開展共1100億元6個月期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利率3.35%;
央行於2014年9月創設MLF,向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
2014年,央行累計開展MLF操作1.14萬億元,年末餘額爲6445億元,期限均爲3個月,利率爲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