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5日發佈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當天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本週(5月15日-5月21日),央行公開市場將有2500億元逆回購到期資金,週一無逆回購到期,週二至週五分別爲200億元、1300億元、800億元、200億元。另外,本週二還有1795億元MLF到期。
上週,公開市場共有31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資金淨回籠1200億元。上週三在大量逆回購資金到期背景下,央行公開市場結束此前連三日零操作,進行逾千億逆回購投放,併發放抵押補充貸款(PSL)476億元。上週四公開市場則單日淨投放200億元,爲時隔六日以來的首次淨投放。上週五開展了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4590億元。
央行在最新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迴應了市場廣爲關注和討論的央行“縮表”。報告稱,這一次的所謂“縮表”發生在外匯佔款下降這一大背景不變的情況下,主要與現金投放的季節性變化及財政存款大幅變動有關。報告明確,中國央行“縮表”並不一定意味着收緊銀根。
報告稱,根據形勢變化和供求因素,央行合理搭配工具組合,保持了流動性中性適度和基本穩定。這意味着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與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可以並行不悖,既不能用過去幾年的情況來衡量目前的流動性鬆緊狀況,也不能將某些季節性因素引致的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化視作貨幣政策取向的變化。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的分析認爲,2017年以來伴隨全球經濟弱復甦,美國引領其他國家拉開緊縮貨政帷幕,加息和縮表成爲未來全球貨政的轉型方向,但短期來看,由於各國經濟發展不一致,貨政“分化”還是主旋律。“防風險,去槓桿”仍是央行貨幣政策的主要基調,而監管機構也在加強監管以配合央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