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11日發佈《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報(2014)》。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局長致辭中指出,預計2015年我國國際收支形勢仍將保持“經常項目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向波動”的格局。
2014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中央、國務院牢牢把握髮展大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預調微調,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
2014年,我國經常項目收支狀況持續改善,順差2197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48%,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爲2.1%,仍保持在國際公認的合理範圍之內。資本和金融項目保持淨流入,跨境資本流動的波動性明顯增強,2014年順差382億美元,較2013年下降89%。截至2014年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爲3.84萬億美元。
2014年,我國國際收支在震盪中趨向基本平衡,資本和金融項目對外匯形勢的影響更爲突出,匯率、利率以及市場預期等因素的影響愈發顯著。一是隨着人民幣匯率趨向均衡水平,央行適時退出常態式外匯市場干預,市場主體的預期和行爲出現分化,持有和使用外匯的意願增強。二是隨着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預期打破,市場主體自發調整外幣資產負債結構,出現了“負債去外幣化”現象,企業貿易融資萎縮,銀行外匯貸款下降。三是跨市場套利從過去“境內結匯、境外購匯”變爲“境外結匯、境內購匯”,放大了外匯形勢的短期波動。
2014年,外匯管理部門緊密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各項部署,始終把改革作爲重中之重,紮實推進深化外匯管理的“五個轉變”,大幅削減行政審批項目,推進簡政放權和貿易投資便利化;開展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資本金意願結匯等改革試點,促進外匯市場發展,進一步拓寬“走出去”資金運用渠道;完善
跨境資金流動統計監測體系,加大外匯檢查力度,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能力;創新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與運用,不斷提高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能力,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務。
展望2015年,從國際形勢看,全球經濟復甦態勢不均衡,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取向分化,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從國內形勢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儘管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只要經濟基本面以及地緣政治環境等因素未發生重大變化,預計2015年我國國際收支形勢仍將保持“經常項目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向波動”的格局。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外匯管理部門將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統一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標,加快推進外匯管理“五個轉變”,狠抓改革攻堅,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大力發展外匯市場,強化風險防控,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不斷創新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和運用,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