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均衡匯率由市場決定——央行迴應人民幣匯率調整
 

  人民幣匯率調整有沒有確定的貶值預期?央行是否已出手干預市場避免匯率過度下跌?人民幣未來會否出現持續貶值?中國人民銀行13日召開記者會,對近期人民幣三大熱點問題作出解答。

  在連續兩天下跌逾千點後,13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度貶值1.11%,報6.4010。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作爲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的均衡匯率水平是讓市場決定的,央行官員不能對匯率水平說三道四,我們更加註重的是匯率形成機制建設。但是所謂'官方要求貶值10%以促進出口’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對於此次調整的進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在會上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幣中間價與市場匯率偏離幅度較大,影響了中間價的市場基準地位和權威性。根據市場調查和分析師的普遍估計,這種偏差大約累積了3%。中間價基礎報價機制完善後經過兩天的調整,人民幣匯率逐漸向市場化水平迴歸,3%左右的累積貶值壓力得到一次性釋放,此前偏差校正已經基本完成。

  易綱說:“中國採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市場有波動且波動幅度超出容忍區間時,我們還是堅持管理,最終目的是讓市場供求關係在匯率定價中起決定性作用。目前央行已經退出對匯率的常態式干預,但市場仍存在一個每天波動限定在2%以內的'遊戲規則’。”

  易綱表示,在當前的發展階段,這樣一個有管理的匯率制度符合中國國情。它既體現了匯率調整的彈性和靈活性,又能在市場波動過大時對它進行有效的管理,使得市場對匯率機制更加有信心,整個經濟運行更加平穩。

  “在最近兩天人民幣中間價向市場迴歸的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出現了貶值方向的調整,從而引發了市場關於人民幣匯率會不會出現持續貶值的質疑。我的回答是: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張曉慧說。

  易綱坦言,此次匯率調整帶來的部分影響,央行事先已經估計到。比如一些企業藉着大量外債,沒有及時調整;一些貿易上的融資沒有對衝等等。但他認爲,這種波動、變化是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對人民幣國際化和整個經濟的影響都十分有限。

  據張曉慧介紹,長期看人民幣還是強勢貨幣。根據商務部公佈的數據,今年前7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順差高達3052億美元,這是決定外匯市場供求最主要的因素,也是支撐人民幣匯率走強的重要基礎。從宏觀環境看,中國經濟儘管面臨下行壓力,但上半年7%的增速在全球看仍是不錯的。

  此外,中國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境外主體在貿易投資和資產配置方面對人民幣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這些基本面決定了當經濟中其他因素和困難積累起來的偏差得到校正後,未來人民幣還會進入升值通道。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中國金融信息網 2015-08-14)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