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如果說中國外匯儲備的變化能說明什麼問題,那麼中國央行上個季度就繼續幹預了外匯市場,其目的在於提振人民幣匯率。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15日報道,中國人民銀行7月14日公佈稱,截至第二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爲3.69萬億美元,中國資本外流已緩解。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數據分析,一季度,包括匯率損益的中國外匯儲備下降1130億美元。
報道稱,但這不是沒有代價的。分析人士稱,中國央行賣出所持大量美元以防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進一步下滑。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進而減弱了企業和投資者將資金轉移出中國的慾望。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估計,中國央行4月和5月共賣出137億美元外匯儲備,以防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埃文斯-普里查德在7月14日發佈的報告中寫道,最新數據表明中國央行“6月份加快了賣出外匯儲備的步伐,很可能是爲了給予人民幣一定支持”。
中國央行官員未予置評。
不過,埃文斯-普里查德表示,2014年年中以來,中國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大大減少”,這佐證了關於人民幣當前交易價接近其“真實市場價值”的觀點。
報道稱,中國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傳統做法是從出口商手中買入美元並同時拋售所持人民幣,許多西方官員認爲,這樣做人爲地壓低了人民幣匯率,令中國出口商在外國市場上受益。
然而最近幾個月,中國央行的干預行動大多是購買人民幣而拋售美元,目的是防止有太多資本因爲人民幣貶值而流出中國。
報道稱,與此同時,中國領導人致力於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還有對外原因,那就是爭取在今年晚些時候讓人民幣和美元、歐元、日元一樣成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儲備貨幣。爲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7月14日晚間宣佈,外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可以進入中國規模爲6.1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
報道稱,人民幣貶值幅度過大會有損於它成爲IMF儲備貨幣的可能性,因爲那會引發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更多不滿,導致外國機構和投資者不願持有人民幣。
但與此同時,國內一些經濟學家呼籲中國央行引導人民幣貶值,幫助提振疲軟的中國經濟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資深經濟學家張明5月份發表分析文章說,人民幣走強嚴重背離了中國的經濟基本面。
張明認爲,人民幣適度貶值有助於重振中國的出口和經濟增長。中國政府公佈,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與第一季度相同,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6.8%。這個強於預期的增長數字是在出口、投資和製造業活動依舊低迷的情況下實現的。
但中國央行官員表示,沒必要通過讓人民幣貶值來重振經濟增長。他們表示,中國貿易順差最近幾年有所收窄但依然相對龐大,說明中國出口仍然強勁。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自去年年底以來,人民幣兌一籃子主要貨幣的匯率上漲逾2%。今年迄今爲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本持平,而大多數亞洲貨幣兌美元匯率出現了下跌。
報道稱,中國央行7月14日在結束最新季度貨幣政策會議後發佈公告,再次承諾在未來幾個月裏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