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天河區科韻路32號,中國工商銀行電子銀行中心(廣州)所在地,每天都能聽到普通話、粵語、英語。境內電話銀行、境外電話銀行、境內短信銀行、境外網站在線客服,這裏的一線座席解答着來自廣東省內以及亞太區、歐洲區、美洲區16家境外機構消費者的疑問。
“賬戶結餘”、“報失提款卡”……客服一部斯韻口中的“另類”粵語讓廣東本地人都有些“摸不着頭腦”。此時,她正在接聽一位澳門客戶的電話,說到的正是“賬戶餘額”、“掛失借記卡”等問題。
“澳門客戶管存摺叫‘簿仔’,利率不用百分數表達,而用‘釐’。”斯韻說,不同地區客戶的語言習慣、金融消費習慣差別較大,儘管都是粵語,但使用澳門本土化的粵語才能更好地理解客戶問題,減少溝通困難。
銀行服務難做,難在溝通,難在差異化、本土化。工行電子銀行中心(廣州)實施“一行一策”,根據各境外機構當地的監管要求、業務開辦情況、客戶行爲習慣等,建立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差別服務。
“跟上客戶的思維方式和需求。”01283號蔡慧慧一邊說着,一邊點開電腦中的業務知識庫:總中心、阿姆斯特丹分行、東京分行、法蘭克福分行……蔡慧慧依據巴黎分行、公共信息、報價情況、存款利率查詢這一路徑,快速查找到目前歐元的各項存款利率。“10萬歐元及以下1年是0.55%,2年是0.6%。”
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工行也力圖將廣州中心打造成境外機構瞭解客戶需求的渠道,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
“中心會分析受理的海外客戶需求,圍繞產品信息收集、網銀推廣、呼出業務等重點領域,定期向各境外託管機構反饋,溝通交流,完善境外服務體系。”電子銀行中心(廣州)客服一部相關負責人說,今後將根據境外機構的服務需求,進一步拓展境外機構服務的覆蓋面,做到立足本土、服務全球。“會針對當地金融市場狀況,考慮哪些境外機構對小語種服務需求大,分區域服務是今後的方向。”(摘自《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