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經濟日報:“雙擔保”緩解抵押貸款難
 

  在我國農村地區,經濟形態豐富多樣,但抵押物不足是普遍難題。近年來,在黑龍江農墾區,當地金融機構爲彌補抵押物不足的短板,積極探索農場“雙擔保”模式。

  中國工商銀行佳木斯分行是這一模式的首創者。據該行副行長王鳳君介紹,每年年初,建三江墾區管理局都會以墾區下轄15個農場所在地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爲單位,集中爲農戶購置農機具。“現在每臺農機具實行的是‘333制’,即由國家補貼三分之一,農場出三分之一,農戶個人出三分之一。對農場和農戶而言,都存在季節性資金缺口。”建三江墾區管理局副局長孫道東說。

  工行佳木斯分行建三江支行與建三江墾區管理局經過協商,最終決定採用農場“雙擔保”方式,對合作社集體放款,即在15個下轄農場中選擇實力最強的大興農場對所有的農機合作社進行總擔保,再由各農場分別對本場的農機合作社進行擔保。

  截至目前,工行佳木斯分行共爲建三江管理局購買高速水稻插秧機1501臺,爲15家農機合作社發放營運資金貸款45筆,合計7505萬元。“目前所有農機合作社沒有一筆不良貸款。”工行建三江支行行長鬍曉明說。

  低不良率一方面得益於“雙擔保”模式,一方面還與當地探索出的“銀墾”合作模式密切相關。村民牟憲江在創業農場第七管理區有350畝水稻田。“12月到來年4月這段時間,要集中買農機具、種子、化肥,需要用錢。”他說,按照墾區要求,自己會把資金需求報給管理區,管理區再上報給農場,最後彙總到建三江墾區管理局。

  “彙總之後,墾區管理局會與相關金融機構反覆溝通,比如每家銀行能給多少額度,上報的農戶是否符合審批門檻等。”孫道東說。實際上,建三江墾區管理局在貸前調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貸款前,商業銀行首先會把借款人條件提交管理局,墾區管理局按要求篩選上報農戶。在墾區管理局與銀行協商後,再確定授信農場範圍和需要借款的農戶名單,由銀行信貸員到田間做現場調查。通過“雙擔保”、“銀墾”合作,既有效保證了支農信貸資金的精準投放,也較好地控制了信貸風險,實現了銀行與農場、農戶三方共贏。(摘自《經濟日報》)


(中國工商銀行 2014-08-20)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