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麥田計劃”嗎?你聽說過中國工商銀行也有一批前行者已經深深紮根於村鎮、地頭,那就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支行員工張盛鑫和他的“麥田”志願者團隊。這批詮釋了雷鋒精神真諦的80後們以普通的事蹟令人感動。
張盛鑫,常山縣十佳青年志願者、“我身邊的好人”,衢州分行優秀共青團員,“最美衢州人”首屆十大年度人物,團省委五星志願者,浙江省志願服務先進工作者,工行青年愛心行動大使,“最美浙江人——2012青春領袖”……一連串閃耀的榮譽,真是26歲的他獲得的?這些年,他做了些什麼,實至名歸嗎?今後,他又將走向哪裏?看着坐在對面那位沉默寡言的年輕人,一個個問號不由得從腦海裏蹦了出來。
一個朋友曾說:“生活就是這樣沒有絕對的快樂,也沒有絕對的煩惱,全憑個人理解和覺悟。”我經常回味這句話,每每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張盛鑫
2005年7月,張盛鑫通過社會招聘,以勞務代理用工的形式,跨入工行大門,當上常山支行小東門分理處的臨櫃員工,讓他第一次體會到了成就感和自豪感。一名中專職高生,能夠經過層層選拔、步步競爭的考驗,實屬不易。他立志要把工作做好,用心、專業地爲客戶服務。
小東門是常山縣歷史最悠久的儲蓄網點,也是最受當地老百姓歡迎的銀行機構。繁忙的業務加快了張盛鑫的成長,他憑着對工作的滿腔熱情和不懈努力,勤於服務,樂於奉獻,處事嚴謹細心,待人誠懇和善,始終把客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使客戶高興而來、滿意而去,在覈算質量上從未發生一筆業務差錯,在產品營銷上連續多次榮登支行光榮榜。
由於來自老區芳村,在縣城的朋友不多,加上網點櫃員做三休一的彈性機制,張盛鑫的人際交往相對較少,上網成了最大的業餘活動。一天,他收到網友轉發的照片,並被引到“麥田計劃”走訪圖片展的網頁,孩子們純真的臉龐、渴望的眼神深深震撼了張盛鑫的內心。天哪,還有這麼貧瘠的村落、這麼多失學的孩子,穿着破舊的衣服,住着簡陋的房子,在寒冷的冬天裏竟沒有一雙好鞋保暖……是真的嗎?好奇心推動着張盛鑫一張一張照片看下去、一個一個故事讀下去,當看到號稱富足的浙江在衢州還有孩子穿着尿素袋做的衣服時,他很想探求真實的情形。於是,就發了一封申請參加走訪的郵件。
行裏又來了新的任務,日子繁雜地過着,被工作充斥,一如既往,有快樂,也有煩惱,催促着日曆本飛快地翻動着頁碼。對於麥田並沒有太多期望的張盛鑫,過了幾天終於空下來了,不經意打開郵箱,卻意外地發現了回件。
我不知道,在某個日子裏,我將走入麥田,並將隨着麥田的種種而改變。命運,如此微妙地行進,如此巧合地安排,讓我與麥田結下了堅定的情緣。——張盛鑫
和麥友們的第一次走訪活動結束了,但所見所聞讓張盛鑫的心久久不能平復。在衢州偏遠山村那家受訪的貧困戶,全家人的所有活動幾乎都侷限在一間小破屋裏,真正的家徒四壁。麥友們的眼淚當時就下來了,最後每人都出了十來塊錢,湊齊了買了一個電飯堡,送給那家人做飯用。回來後,張盛鑫心裏很不是滋味,發自內心深處的聲音告訴他一定要爲社會公益做點什麼。
通過互聯網,張盛鑫初步瞭解到麥田計劃是一個成立於2005年6月的純民間助學團隊,致力於改善中國貧困山區孩子的教育環境,包括爲貧困山區中小學生提供讀書資助、興建校舍、成立圖書室等項目。其宗旨是“給貧困孩子一個機會,給自己一份快樂”,並通過麥浪行動——小圖書室、麥苗行動——我要上學、麥想行動——麥田學校、麥香行動——大山脊樑、麥言行動——關愛生命、麥青行動——感動之旅、麥愛行動——愛的禮物、麥風行動——第二課堂,以發揚表達愛、奉獻愛、分享愛、感受愛、傳播愛的文化理念。
“大愛無疆。這就是我想要的。”張盛鑫試着給麥田計劃設在廣東的總部發了一封郵件,裏面詢問了一些具體的細節和疑問。很快,他就收到了回覆,並被告知麥田計劃的網絡論壇和衢州分社的聯繫方式。2007年3月,張盛鑫正式加入麥田計劃。那一刻,他心中豁然開朗、激動萬千,因爲終於找到了一個立足工行、奉獻社會、實現價值的絕好平臺。
身體力行之下,張盛鑫更加認可麥田計劃的活動宗旨和文化理念。五年來,他個人資助了4名貧困學生,志願服務時間累計達1850小時,充分體現了80後懂得感恩、懂得回饋的良好品質。
社會公益事業,靠一個人是做不起來的。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全靠麥田計劃這個好載體,全靠工商銀行這個好集體,在最難的開局階段找到了大量志同道合者。——張盛鑫
有一個名叫李開水的孩子,在距離常山縣城10公里外的青石鎮初中上學,五年前接連遭遇無家可住和父母雙雙去世的不幸厄運。張盛鑫的出現,給李開水帶來了新生的希望。5年時間,5000塊錢,張盛鑫用實際行動默默資助着這個素不相識的貧困孩子。隔三岔五,他總會跑到學校去看看李開水;有事沒事,他總會拿起電話噓寒問暖,像兄長一樣照顧着孩子的日常起居,關注着李開水的心理健康和成長。
李開水是張盛鑫資助的第一個孩子,同時也讓他明白了“個人能力有限而集體力量無窮”的道理。爲了集聚社會資源,在衢州分社的支持和幫助下,2009年3月麥田計劃常山工作站正式成立。
隨即,“光桿司令”張盛鑫開始策劃常山工作站的第一次活動,聯繫了6所學校進行圖片巡展,前期的策劃、宣傳、場地審批等各項工作全部由他獨自完成。因爲白天業務繁忙,他經常要忙碌到深夜去處理公益事務。4月26日,麥田計劃大型圖片展在常山縣文峯廣場首發,大量市民前來參與,捐贈大量圖書文具。
這些情況很快就被身邊的同事發現,張盛鑫也在行裏找到了許多志同道合者,並建立了常山支行團支部“愛心志願者服務小組”,成爲麥田計劃常山工作站的核心。大家開始在確保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一起組織走訪活動、做圖片展,朋友帶朋友,滾雪球一樣地越做越大,最終榮獲了總行“優秀青年小組”稱號。
一面召喚大愛的旗幟,一把傳遞希望的火炬,我們攜手在原野上不停地奔跑,讓追夢的精神永不熄滅。我們爲大山搖旗吶喊,爲希望的麥田灑下金黃的喜悅。——張盛鑫
隨着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越來越多有愛心的人加入到麥田計劃中來,常山工作站的麥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目前已有志願者180多名、成立圖書室5間、長期資助貧困學生14人、舉辦各類公益活動50餘次。同時,活動方式也轉向以山區走訪爲主——一個有組織的團隊,一個能適應不良環境的身體,一份對公益的熱愛,一種不畏艱辛的勇氣,還有一顆平常心,而不是簡單的走走看看。
“獻愛心,並不僅僅只是錢的問題、物質的問題,更是精神的問題、機制的問題。捐助一定要和走訪相結合。現在,我們工作站一個月走訪兩次,像下個星期就要對14個孩子回訪,將相關信息反饋給資助人。如果有可能,我們還邀請資助人自己去看,這也是一種知情權,讓大家放心。”張盛鑫認爲,民間志願者對錢其實比較敏感,照片和信息要儘量做完善,資助不能變爲單純錢的問題,尤其要重視情感交流。
作爲工作站負責人,張盛鑫還一直在努力創新捐助形式,提出了“點、線、面”三結合捐助法。所謂“點”,就是安排隊員輪流到城裏指定學校義務服務或者走訪鄉下小學,通過學校瞭解哪些學生最需要幫助,再進行一對一的結對子捐助。所謂“線”,就是持續性資助貧困兒童和山區兒童,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到考上大學。所謂“面”,則是針對鄉下小學圖書饋乏的情況,與縣圖書館取得聯繫,同時召集廣大麥友徵集圖書,爲4所小學建立圖書室,此外還有1間流動圖書室,累計捐贈圖書1萬餘冊,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受益。這一創新舉措,如今已被全國各麥田分社採納並貫徹實行。
也許,以後我會有所改變。但此時此刻,我甘願選擇付出,不需要任何回報,只要一個微笑就夠了。是的,微笑像陽光一樣燦爛,我的心也會隨着綻放。——張盛鑫
2012年9月,張盛鑫轉崗至常山支行本級營業部任值班經理。“這四個月來,我感到肩上的責任更大了,客戶有好交往的,也有難打交道的,但只要肯交流,能設身處地地爲對方着想,總有解決問題的辦法。”近六年的麥友經歷,幫助他進一步打好了服務工作的基礎。
爲了推廣自助服務,張盛鑫想方設法推廣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比如網銀U盾有個驅動程序,很多客戶都不會安裝操作,所以他每辦一筆業務,就會送上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着自己的名字和手機號碼,如果客戶事後遇有麻煩就隨時聯繫,主動上門服務。現場解決問題,有時只需要短短的幾分鐘,還沒路上花的時間多,但客戶感受和體驗絕對不一樣,覺得工行服務真到位。像有位客戶連續修了三次,每次都是因爲玩電腦遊戲的時候把操作系統弄壞了,結果三次上門服務後,成了工行忠誠客戶,還會主動打電話問張盛鑫有沒有完成任務、要不要幫忙。
如今,常山支行本級營業部的網點櫃面業務分流工作成效很大,分流率達到了80%,即使是每月高峯期也不會太緊張。此外,當服務與制度衝突時,張盛鑫也總是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換位思考,儘量爲客戶想出更好的主意。
“這幾年,張盛鑫在業餘時間帶領衆多麥友,爲一個個貧困孩子實現他們的讀書夢;上班時間更是保證了本職崗位職責的完成,兢兢業業、嚴謹細心、熱情周到。特別是努力提升服務技能,取得了三等櫃員級別,在支行裏屬於爲數不多的佼佼者。”常山支行行長吳國俊對此很是欣慰。他告訴記者:“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衢州是南孔所在地,仁者愛人,儒家文化基因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在市分行前幾天舉辦的家園晚會上,我們就以麥田爲題材設計了快板節目,還有個受資助的孩子也參加了演出,觀衆們感動的流淚,掌聲足足有四五分鐘。其實,愛心需要激發、需要帶動,這個力量很大。”
工行大環境,需要正能量。今年旺季剛開始,常山支行着力拓展個人信貸市場,超過全轄員工總數40%的30多名麥友主動出擊,利用休息時間,掃街營銷,送福上門,充分顯示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像櫃員張建民幫助客戶設計匯款業務路線圖,獲得了來信表揚;尤其是2013年1月份常山支行儲蓄新增5020萬元,同業增量佔比高達59.31%,在股份制銀行不斷進駐、行業龍頭守成難的情況下,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體現了工行受到百姓認可的喜人局面。工行就是一面旗幟。
“服務、公益內外一體,我們要快樂公益,快樂工作,快樂服務。”展望未來,張盛鑫坦率地說:“這個世界需要愛,需要你和我的力量,需要我們的雙手伸出,一點一滴地匯聚,一點一滴地給予,一點一滴地回味。不管別人怎麼說,不管別人怎麼看,在這條充滿愛的道路上,我會一直堅定地走下去。”(摘自《浙江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