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中國經濟時報:金融扶貧當扶到點子上——工行定點扶貧的調查思考
 

  筆者參加過不少金融機構的扶貧活動,但筆者的感覺是有相當多的金融機構依然停留在“給貧困戶送一點錢、爲貧困村修一條橋”的簡單的濟危扶困模式上,這不僅不能有效提升貧困人羣的生存狀況,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但是,記者日前隨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在秦巴山區的四川達州、巴中地區等革命老區進行定點扶貧調研後感覺到,金融扶貧潛力巨大,並且大有可爲。

  “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是工行在四川定點扶貧區推出的重點項目之一。“如果不是工行在幾年前給我們修建了愛心宿舍,俺肯定不能讀書了”。5月24日,巴中市南江縣涼水小學六年級女學生周靜指着遙遠的一座山告訴記者,“俺家住在遙遠的那座山上,從那裏到學校要走三個多小時的山路,還要趟過幾條河。”記者瞭解到,自1997年以來,工行就對涼水小學給予了各方面的支持,從教學樓、愛心食堂、愛心宿舍、愛心圖書室、多媒體教室等,涼水小學已經由原來的破爛不堪、設施極其簡陋、功能不全的薄弱學校,變成了今天校舍寬敞、管理規範的完全小學。目前該小學擁有在校學生600多人、教學班15個。而在四川定點扶貧區,工行共捐助了9所這樣的小學。對於高中生,工行還實施了“新長城高中生自強班”項目,選擇定點扶貧區150名家庭特別困難、學習成績優秀的高一學生進行資助,連續三年,幫助完成高中學業。針對大學生,工行還實施了“優秀貧困大學生助學行動”,每年選擇200名家庭貧困的大學生進行資助。

  “之所以我們對教育扶貧重視,目的是爲了根本上解決貧困山區的人才培養問題”,工行行長楊凱生告訴記者,“不僅如此,我們在定點扶貧區還探索了‘科技扶貧、衛生扶貧、綠色扶貧、項目扶貧、救災扶貧’等模式,目的是讓貧困地區的老百姓不僅能告別飢餓,而且還要生活的有質量。”

  記者瞭解到,自2008年以來,工行在巴中通江縣陳河鄉、南江縣赤鎮鄉和達州市萬源茶埡鄉進行綠色扶貧探索,建成了近千口沼氣池,並對所在鄉村及農戶的配套道路、庭院、廚、廁、圈、壩等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和完善,形成了“畜、沼、果”、“蓄、沼、菜”、“蓄、沼、糧”等生態家園模式。同時結合當地實際,進行了相關產業的配套與提升建設。

  扶貧一天兩天不難、一次兩次也不難,難的是在於持之以恆。據悉,自1995年以來,工行在17年的時間裏通過幫助這些地區解決行路難、上學難、飲水難、就醫難、發展難等爲題爲重點,陸續派出70多名幹部到這些地區及時蒐集相關金融需求,累計無償捐助資金和物資就達8000多萬元,以支持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和教育、醫療衛生等項目建設,此外,還先後投入約3億元的貸款支持當地的扶貧建設,探索出了一條“救濟扶貧和開發式扶貧”相結合的扶貧開發路子。

  對於未來的定點扶貧開發思路,工行也有長遠的考慮。工行專門出臺了針對秦巴山區定點扶貧地區的十二五規劃,涵蓋連片開發、重點項目帶動等。楊凱生告訴記者,秦巴山區作爲全國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試點,工行將堅持讓貧困羣體受益,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根本出發點。未來將繼續採取濟危脫困與開發式扶貧相結合的原則,但開發式扶貧的力度會更大。(摘自《中國經濟時報》)


(中國工商銀行 2012-06-05)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