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媒體看工行

上海證券報:工商銀行海外收購將穩紮穩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商銀行副董事長兼行長楊凱生2日透露,他爲本次政協會議帶來的提案與從緊的貨幣政策相關。同時,楊凱生就工商銀行突圍信貸緊縮壓力、海外擴張收購以及美國次債危機對中國銀行業影響等諸多金融行業熱點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受去年開始的信貸緊縮等調控政策影響,市場上普遍猜測商業銀行去年盈利會受到影響。楊凱生對此持有兩大觀點,第一,從緊的貨幣政策的核心即體現爲緊縮的信貸政策。第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或信貸政策對商業銀行的經營肯定會有影響,但是這些政策對不同銀行的影響肯定不同。

  “關鍵取決於這家銀行近年來經營轉型、資產調整的結果。”楊凱生說,“就工行而言,其信貸年平均增長率10%左右,拉動了近五年來30%以上的淨利潤增長。因此,銀行不能寄望通過簡單的存貸利差收入的增加來提升自身的盈利水平。”

  楊凱生表示,工行在幾年前就已經意識到了這點,早已自覺、主動地在此方面做了些準備和應對。儘管近年來工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長幅度不斷提高,楊凱生認爲工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依然與國際先進銀行有差距,因此依然要持續努力。

  自2006年工行上市以來,已經先後完成了對印尼哈林姆銀行、澳門誠興銀行、南非標準銀行、以及富通銀行所持工銀亞洲等銀行股權的四筆海外收購。在談及工行海外擴張時,楊凱生說,工行需要到海外拓展業務,這本質上與工行的經營戰略完全一致,也在業務、機構佈局等多方面對工行有互補作用。“我們沒有去海外盲目抄底的打算,會按照自身經營戰略來穩紮穩打地進行。”

  在金融混業經營漸成趨勢的背景下,不少商業銀行對進軍保險、證券業也有所盤算。對此,楊凱生表示,銀行如何操作,主要依據監管政策、法規等的規定。綜合性經營是比較複雜的問題,需要逐步進行。

  記者問到美國次債危機對中國銀行業、工行的影響等問題時,楊凱生認爲,首先,美國次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間接的影響。比如,次債危機可能造成美國經濟的減速甚至衰退,這也肯定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一些複雜的影響。中國銀行業由於直接投資美國次債產品造成的損失應該不算大。工行持有的相關產品很少、而且資產撥備充分。如果能夠正確認識次債危機產生的背景和原因,這也不會影響我國資產證券化的進程。(摘自《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