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拍:穩健中略顯低迷 名家精品是永恆熱點
 
  
    2014年12月11日 10:27
    
      
      1、能進入美術史的精品總是有人買
      2014年秋季拍賣會如今已經進行了近半,從中國嘉德、蘇富比(北京)、北京保利、北京匡時等一線拍賣行剛剛結束的表現來看,目前今年秋拍呈現出的態勢可以用穩健來形容。
      當下的藝術品市場由於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依然處於調整階段,在前些年的市場經歷過井噴式爆發與低谷之後,今年以來的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略顯低迷,因此業界不少觀察者表示並不看好今年秋拍局勢。但就目前各大拍賣會表現來看,儘管拍賣者出價相對過去更加謹慎,但對於精品的爭奪依然相當激烈,頻現遠超估價的拍賣結果。
      中國書畫部總經理兼中國嘉德總裁助理郭彤在拍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本季業績比較滿意,成交狀況體現了“名家精品是市場永恆的熱點”這一藝術品市場的基本規律。
      目前爲止,今年秋拍仍然呈現了明顯的“兩極化”趨勢,即最好的、能代表藝術家最高水準並進入美術史的博物館級珍品,總是能吸引買家並且持續走高;而普通的藏品則往往流拍。
      從以“嘉德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爲首的各場的成交數據不難看出,潘天壽、黃胄、黃賓虹等經典藝術家的經典作品,依然是市場中永恆的熱點。
      “黃胄的燃情歲月”場聚集了16件黃胄各個時期、各種類型的佳作,最終100%成交,總成交額8171萬元。史詩鉅製《高原子弟兵》是黃胄20世紀60年代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前線採訪回來後所作,是黃胄“多人物、大場面”的典範之作,也是新中國美術史上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巨幅主題性創作,自創作完成後,被藏家祕藏五十年,亮相本季嘉德秋拍,以3887萬元成交。
      在中國近現代畫壇上,黃賓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畫家,其豐富多變的筆墨中蘊涵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與自然內美的美學取向。今年恰逢黃賓虹誕辰150週年,各大拍賣行紛紛推出黃賓虹專場,大有“賓虹季”、“賓虹年”之勢。本季嘉德“大觀之夜”中收錄了數件黃賓虹佳構,“中國近現代書畫”常設專場中,亦特設“林巖寂靜”專題,集納了16件佳作,紀念這位偉大的藝術家。
      黃賓虹《蜀遊山水》多見著錄,是其山水中構圖較爲特殊的一幅,佈局巧妙,留白得當,表現出的山嵐雲霧最是值得稱道,以2012.5萬元成交。《巴山夜雨圖》是賓虹老終年九十一歲之作,畢生繪畫用墨之思想總結,爲百虹樓陳景昭先生舊藏,以1005萬元成交。
      12月3日下午,北京匡時2014年秋拍的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五十週年的專場中,黃賓虹《江山臥遊圖》以4830萬元成交,不僅是匡時本季拍賣目前最貴的拍品,也刷新了黃賓虹個人四條屏作品的價格記錄,成爲目前黃賓虹作品價格的全球第三。
      2、私人珍藏受到關注
      私人珍藏由於多出自於資深藏家,並有著名人士舊藏或上款,越來越得到市場與藏家的青睞。本季北京匡時傾力打造的三個私人珍藏專場共斬獲1.05億元。“駢福居”藏近現代書畫專場成交2855.22萬元,其中徐悲鴻《神駿》上款人爲國民黨高級將領顧祝同的堂弟顧希平,此次拍得638.25萬元;張大千《氣象萬千》拍得517.5萬元。“枕石齋”藏近現代書畫專場成交4536.75萬元,其中。張大千爲摯友黃君璧母親祝壽所作《水月觀音》拍得598萬元;陸儼少《香積寺勝境、行書四言聯》以345萬元成交。
      本季秋拍中,中國嘉德延續了近年來着力打造“重要私人珍藏”系列專場的理念,一共推出了近現代部分的“錢昌照伉儷藏珍”、“李立藏珍”、“仁妙軒藏珍”、“扇苑善緣”、“可得齋藏畫”五大專場,及古代部分的“四方齋珍藏”、“一粟山房珍藏”兩大專場,在浩瀚的市場和多如繁星的文物藝術品中,篩選出那些具有特殊歷史地位的著名人物所最爲珍視和最具文化特性的書畫藏品,鮮明的特色受到藏家們的好評。
      “錢昌照伉儷藏珍”可謂私人珍藏專場的典範。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昌照曾追隨在蔣介石身邊十餘年,他和沈性元的傳奇人生及本場精彩的拍品,令各界藏家趨之若鶩。經過激烈競爭,本場成交率93%,總成交額4931萬元。
      3、當代水墨越來越受重視
      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近現代書畫的市場情況要好於古代書畫。
      徐悲鴻的《十二生肖冊頁》是本季拍賣近現代書畫中的明星拍品,這套冊頁出自“霧明樓”珍藏,由張大千題簽,爲徐悲鴻僅存的兩套“十二生肖冊”中之一。1946年,徐悲鴻爲其女弟子張蒨英留英前夕以此冊頁相贈,寄寓師生間的惜別之情。
      在當晚的拍賣中,這組冊頁最終爲著名藏家劉益謙獲得,加佣金的最終成交價爲4600萬元,是目前爲止2014年度秋拍近現代書畫最貴的作品。此前,劉益謙3.48億港幣拍得永樂唐卡,將“任性”一詞熱遍收藏界,因此他對徐悲鴻這組重要冊頁的收藏也瞬間引起了收藏圈裏的熱議。
      收藏家馬德光在拍賣現場表示,“徐悲鴻《十二生肖冊》在當前這種市場環境下能賣到這個價錢,我沒想到,創下了2014年徐悲鴻單件作品的年度最高紀錄,也證明了市場有好東西還是有收藏家不惜花重金來買。”而著名市場評論家李笠也表示,這套冊頁是難得的珍惜作品,買得便宜。
      就目前數家拍賣公司給出的數據來看,當代水墨越來越受到各家重視,各家都試圖從學術性的角度進行梳理,將文獻研究與展覽拍賣相結合,成績斐然。
      中國嘉德“大觀之夜”專場中,賴少其《夢遊黃山西海門》爲藝術家1981年爲廣州南湖賓館所作,畫高近4米,尺幅宏闊,氣勢撼人,以3910萬元成交,創藝術家畫作拍賣價格紀錄。此作賴少其即取法程邃“乾裂秋風”之筆意,將其擅長的焦墨、重墨發揮得淋漓盡致,畫中大刀闊斧的線條、沉鬱濃重的筆墨,營造出羣峯排山倒海之勢,令人讚歎。
      4、青年畫家上升勢頭迅猛
      今秋當代水墨和青年板塊走勢強勁,特別是市場所鍾愛的那些青年藝術家,作品大多以高出起拍價幾倍的價格成交。有觀察家認爲,這一態勢透露出市場在挖掘運作新人方面更新換代速度加快。
      從今年秋拍來看,北京保利的“中國新繪畫”專場中,一批70、80後的年輕藝術家已經嶄露頭角,獲得了衆多藏家尤其是新近入場的青年收藏羣體的親睞,王光樂、仇曉飛、段建宇、劉韡的作品經過買家的多輪角逐,均以高出估價的理想價格成交。
      北京匡時“當代書畫專場“共成交5143.7萬元。新銳藝術家以其對當下社會生活的體察和新穎的表述方式贏得了社會的認可,也成爲藝術收藏和投資的新寵兒。
      彭薇《新洛神賦》不負衆望拍得253萬元,刷新了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彭薇的《新洛神賦》曾參加過展覽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時代華章-北京畫院建院50週年畫展”、柏林美術館和德累斯頓美術館的“水墨新境-中國當代水墨展”、“體溫-紀念安徒生誕辰200週年全球慶典-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等重要展覽,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近些年,青年藝術家在經歷三到五年的市場培育期後,在二級市場上集中爆發。這也令業界感到憂慮,擔心機構、投資者對於青年藝術家“價格培養”過於“揠苗助長”。儘管新一代的年輕藝術家還將會持續成爲市場的關注焦點,藏家的專業化程度提高,也讓市場新興板塊增長更加趨於理性化。
      5、書法市場悄然走高
      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在北京匡時拍賣力推的書法夜場之後,對媒體表示:“當晚的拍賣結果證明,買家對於書法精品的認同感越來越強,專業度越來越高,現場幾乎無漏可撿,多件拍品是以超過最高估價的價格成交,並且有4件作品單件突破千萬元,分別屬於王鐸、文徵明、康熙皇帝。”
      在當晚的拍賣中,一些中低價位的書法作品,其實也創造了不錯的成績,如啓功先生的一副2.6平尺的對聯,成交價高達241.5萬元。“我認爲,書法市場在最近十年裏邊它的走勢是好於繪畫的,無論是古代書法還是近現代書法,它的走勢都是好於繪畫,而且在過去的三年市場調整當中,書法不但沒有調整,是在逆勢上漲的。匡時連續兩次的書法夜場的成績,就是有力的佐證。”董國強說。
      他認爲,書法作品在過去一直處於被忽略的狀態,可以說是“太便宜了”,相當於沒有市場,一直到1993年左右,藝術品市場真正出現,書畫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書法市場是停滯的,所以最近幾年書法作品的走高,也是其價值回補的一個過程。
      他對古代書畫的市場前景保持樂觀:“藝術品市場總是有一個迴歸的過程,有些東西迴歸得比較慢,這個藝術品本身的門檻有關係。雖然有很多的企業家對藝術品有興趣,但是也僅僅是侷限於從在世藝術家手中直接購買保真的作品,而且從文化的層面上來講,以後藝術品的價值迴歸一定是呈現在古代書畫和書法上來的。”
      編輯說:
      雖然經濟環境真正影響到了藝術品拍賣市場,但對於一線的拍賣行來說影響還是不大的。衆多拍品中,如徐悲鴻、齊白石等一線名家市場熱度依然不減,並屢創佳績。面對藝術市場的調整,衆位收藏愛好者所應該做的就是看準所藏品類的行情走勢,穩健出手。未來的市場如何發展我們無法獲悉,但在於專家的溝通和市場觀察來看,藝術品價值一定會逐漸迴歸的。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摘自世華財訊 2014-12-11)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