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07:02 自今年1月開業以來,截至10月底,南交所稀土產品交易中心交易總量已接近40億元。作爲國內最大的稀土氧化物交易平臺之一,南交所稀土產品交易中心目前已上市交易的稀土產品有氧化鏑、氧化鋱等共計16個品種。 除了南交所稀土產品交易中心以及較早成立的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外,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也都在今年增加了稀土交易品種。以南交所稀土產品交易中心爲例,不同於實物供應商,稀土交易平臺上一批貨物可以做多次交易,參與者可以做證券化的短線投資。此外,南交所稀土產品交易中心不設置准入門檻,對任何人開放。 南交所稀土產品交易中心負責人吳海明認爲,搭建稀土電子交易平臺,採取證券化手段加強稀土金融屬性,在電子現貨價格與交割體系日趨完善的基礎上,實現價格與市場供需之間的雙向運動,將有助於稀土實體產業的健康發展。 多位實物貿易商則表示,稀土電子化產品的上市,對市場體系是一種補充,拓展了市場參與者的廣度和深度。 從稀土產業鏈的發展現狀看,我國稀土下游應用技術依然起色不大,需求持續不足。爲此,11月初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等部門聯合發佈了《關鍵材料升級換代工程實施方案》。業內人士認爲,關鍵材料的本土化成爲中國製造業升級的重要方向,稀土新材料的消費或進入穩定增長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