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8月16日,大盤呈現衝高回落的趨勢,全周小幅上漲0.79%。上週五個交易日,A股市場累計淨流出221.54億元,上週獲得增量資金馳援的僅有金融服務、交通運輸、採掘和黑色金屬板塊。分析人士認爲,金融服務板塊得到資金增援與週五“光大證券事件”相關,後續或有回調風險,而採掘、鋼鐵板塊的走強顯示了投資者對於經濟復甦的樂觀預期。上週五的事件也使投資者看到,市場並不缺乏資金,缺乏的只是使資金介入的契機和理由。存量資金大出逃上週,大盤在前兩個交易日持續反彈之後拐頭向下,全周小幅上漲0.79%。在光大證券事件的作用下,周K線留下了一根長長的上影線。
顯示,上週五個交易日A股僅在週一獲得19.63億元的資金淨流入,使日大盤大漲2.39%或49.04點。此後四個交易日,市場持續呈淨流出狀態,且淨流出資金與日俱增,4日累計淨流出241.17億元,扣除上週一淨流入資金量,全周累計淨流出資金額高達221.54億元,日均淨流出金額高達44.31億元。其中,全周開盤累計淨流出金額爲51.99億元,比尾盤淨流出金額多出18.12億元,顯示投資者逢高出逃的意願較強,也反映了當前弱市環境下,市場信心不足,整體呈謹慎狀態。從板塊角度看,上週獲得增量資金馳援的僅有金融服務、交通運輸、採掘和黑色金屬板塊,金額分別達19.78億元、1.11億元、8507.96萬元和2748.73萬元。其中,金融服務板塊獨自“進賬”近20億元當與8月16日令市場震撼的光大證券事件相關,在高位吸引了資金入注的金融板塊,後續宜防範回調風險。
從淨流出角度看,共有9個板塊資金淨流出金額超過10億元,尤以醫藥生物、信息服務、電子板塊“失血”最爲嚴重,分別高達51.95億元、34.41億元和25.29億元。數據顯示,年初以來,信息服務、電子和醫藥生物指數漲幅分別高達61.35%、34.76%和29.97%,位居各行業指數前四之列,近期上述三個板塊出現回調應爲獲利回吐使然,短期內獲利盤資金持續出逃的概率依然較大。從個股來看,資金淨流入最多的股票依次是民生銀行、中國平安、興業銀行、中國太保等金融股;淨流出最多的是中國化學、國中水務和鵬博士等。大盤反彈之路坎坷自6月25日上證綜指最低下探至1849.65點,創下階段新低之後,市場步入超跌反彈,截至上週,累計漲幅爲5.36%。但從大盤趔趄的反彈腳步來看,市場資金整體呈現謹慎觀望態度。向下,大盤跌至今日,下行空間顯然不大,且有政策面託底;向上,資金匱乏,金融服務在去年12月底至今年年初的行情中已消耗多方大量彈藥,想再起一波攻勢實爲不易。不過,分析人士認爲,對比多空籌碼,大盤後續震盪上行的可能大於向下。
從利空層面看,目前最大的利空因素無疑是上週五發生的“光大證券”事件。8月16日早盤,市場成交量突然大增53%,使滬指一度實現自2009年3月以來的最大盤中漲幅,事後查明爲光大證券的一指烏龍。這暴露了券商風險控制系統存在的漏洞,也使市場出現多種猜測。在當日的上漲中,有不少跟風盤誤以爲有重大利好即將出臺,市場風格將從“八二”轉換爲“二八”,於是紛紛跟隨買入權重藍籌股,創業板指數急劇下跌。隨着事件調查進一步深入,市場信心必定搖擺,在後續難見利好支撐的背景下,追漲權重股的投資者持股不堅,將對市場造成一定利空。
從利好層面看,一方面,大盤在經歷了長達數年的下跌後創出新低,技術層面存在一定超跌反彈需求;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持續疲軟,倒逼“穩增長”政策相繼出臺,政策面利好引導市場信心有所修復。相關經濟數據顯示,二季度我國經濟有所好轉,管理層“穩增長”基調確定,部分政策已顯示出利好效應。從近期黑色金屬、採掘等上游板塊走勢可以看出,部分投資者對於經濟增長預期向好。整體而言,上週五的利空因素在當日午後的下跌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後續影響相對有限。從另一個層面看,上週五的事件也使投資者看到,市場並不缺乏資金,缺乏的只是使資金介入的契機和理由。當政策面利好真正轉化爲實體經濟利好之時,增量資金便將迅速馳援,但短期內,這一景象還需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