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威廉王子與未婚妻凱特•米德爾頓將於倫敦舉行盛大的婚禮,而目前相關收藏品已經紛紛露面。婚禮,作爲人們最神聖的儀式之一,其也被賦予了非常多的內涵。由此而誕生的一系列收藏品,已經成爲了藏家關注的對象。
皇家婚禮珍品迭出
郵票、金銀幣,只要和4月29日英國威廉王子大婚有關的紀念品,在目前的收藏市場上都能賣出個好價錢。其實,不管是古今中外,每次皇室婚禮,總能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從海外的情況來看,紀念銀幣無疑是最爲常見的藏品。像2008年的拍賣市場上,曾經出現過一枚1903年薩克森大公結婚紀念5馬克銀幣,成交價爲5824元。而英國約克鑄幣廠在1981年發行的22K金英皇儲,也就是查爾斯王子大婚紀念金章,成交價也已經達到了5233元。
在前幾年的拍賣市場上,曾經出現過一套同治大婚典禮全檔,成交價爲27.5萬元。這套書籍是當時記錄大婚全檔資料,內容極其豐富,煌煌36巨冊,是研究清代歷史的極其珍貴史料。據記載同治大婚就耗銀1100萬兩,當時國家已經岌岌可危,但作爲一國皇帝,仍如此侈靡實令人瞠目。此本內府原裝原函,當爲大內存物。內中包括:《大婚典禮》十卷、《冊封嬪妃典禮》二卷、《崇上徽號典禮》四卷、《大婚典禮全檔》二十卷。
同治皇帝也是幼年即位,由其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同治七年(1868)皇帝行大婚之禮,御窯爲此燒製了大批餐具和日用套具。餐具有海碗、大碗、中碗、湯碗、杯碗、黃酒碗、酒杯、羹匙、大盤、中盤、小盤、碟等。日用套具有蓋碗、茶缸、渣鬥、粉盒、服脂盒、刷頭缸、花盆、水仙盆等。其裝飾均爲黃地或紅地的粉彩或描金萬壽無疆、喜字、壽字、萬壽萬福、百蝶紋、喜鵲鍍梅紋等,這次御製瓷器已經成爲目前拍賣市場上最受到關注的晚清瓷器。在2008年的拍賣市場上,就曾經出現過一對紅描金喜字碗,成交價爲89600元。該器物直口、直腹、圏足,器內外施以低溫礬紅釉,礬紅釉上以金彩裝飾,通體書有雙喜字,四字一行。內外口沿則飾以連續迴文,底書“燕喜同和”四字楷書款,是同治朝燒造質量最高的瓷器。低溫礬紅釉色澤均勻,顏色鮮豔純正,所用金彩成色赤足,書寫工整而無匠氣。儘管通體紅底金字略顯俗套,但符合皇家大婚嚴謹華貴、追求氣派、講求法度的特色。該類大婚用瓷多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民間流傳相對較少,難得的是保存較爲完好的金彩幾乎沒有脫落,且爲成對的。
其他的清代皇室大婚藏品中,像清中期的碧玉大婚碗,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也超過了10萬元。即使是當年臆造的光緒乙酉年造光緒大婚紀念銅幣,目前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也接近了2萬元。2010年北京保利的拍賣會上,曾經出現過一件清中期龍鳳賀囍紋紅木方框,框邊角處起線雕飾回紋,居中“囍”字款,並輔以綬帶,雲紋底,其上雕飾龍、鳳紋。整器品相完整、色澤紅潤、包漿雅韻、意味喜氣,應爲清宮物件中難得的精品,成交價爲6720元。另外一件雙龍賀囍紋紅木板,成交價爲4480元。拍品採用雙面雕刻技藝,一面居中刻“囍”款,對稱雕刻雲、龍紋,另一面則以雲紋爲底,飾以龍、鳳紋。整器紋飾雕刻風格憨態可喜、飽滿大氣,應爲清宮天子大婚用物品之配件。
沾金帶銀受到追捧
與皇室的大婚藏品相比,雖然民間婚禮的紀念品在意義上有所欠缺,但是其中也不乏重量級的藏品。在2010年中國嘉德秋拍中,曾經出現過一件清末民初“囍”一兩金錠,估價15000至20000元,成交價爲80640元。金錠背打有“崑山老泰和”戳記,形制少見,重31.2克。另外一件清末民初“方九霞永天足赤”“囍”字一兩金錠,在2009年的拍賣市場上估價10000至12000元,成交價爲20720元。其款識爲“方九霞永天足赤”。這件當時民間銀樓發售的金錠,主要用於婚禮饋贈品。像“方九霞銀樓”更是當年老上海著名的銀樓,是鴉片戰爭以後浙江銀樓資本北上投資設立的,在1880年左右由浙江寧波鎮海方氏家族開設於上海老城廂廟前大街,字號爲“方九霞裕記”。
應該說,能夠送得起結婚金錠的還是大戶人家,像早期的一般人家在結婚時,常常贈送一些使用銀幣制作的銀盤。此前市場上曾經出現過一件使用“民國三年袁世凱像壹圓銀幣”製作的銀盤。盤背外沿的上方鏨刻有中文“×××結婚紀念”,下方則有英文款記和“STERLING SILVER MADE IN HONGKONG”(純銀,香港製造)。
在銀盤中間,還有一種鑲嵌銀錠的十分罕見。在2008年北京誠軒拍賣會上,有一件民國時期鑲有“囍”字壹兩銀錠刻竹銀盤,成交價爲1568元。其尺寸爲12.2釐米×7.7釐米,重量爲80.1克,在銀盤中間有一枚“囍”字壹兩銀錠,製作上非常精細。
相關藏品各有亮點
其實,不僅是皇家婚禮的紀念品受到人們的追捧。即使是一般人的結婚紀念品,也在收藏市場上走俏。就拿結婚證來說,從“獎狀式”到“護照式”,從各地自行設計到全國統一印製,不同年代、形式各異的結婚證見證着我國婚姻登記制度的變遷。特別是民國時期,出現了許多精美的手繪婚書,多繪有龍鳳、牡丹、梅花、觀音送子、和合二仙,甚至有西洋天使等吉祥圖案。大戶人家使用的婚書製作精美,多選用硬紙、絹面等較好的材質,有的還配以漂亮的筒狀錦盒,顯得十分隆重。
如果說結婚證書目前的擁躉已經越來越多的話,那麼早期的一些特殊紀念品則還是一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上世紀30年代,上海曾經舉行一場盛大的集體婚禮,其中有一枚紀念章以銀質材料精工製成,盛於紅絲絨盒中,並刻有“上海市新生活集團結婚紀念品”字樣,這無疑已經成爲了收藏市場上關注的品種。在2009年的拍賣市場上,曾經出現過上海市第十三屆集體結婚典禮照片,成交價爲9900元。此外,早起結婚還流行贈送銅質銘牌和紀念杯。紀念杯的器型也很講究,外觀屬於西洋造型,杯耳採用很細且流暢的半弧形,杯耳的頂端各有一隻白頭翁,像徵白頭到老,杯蓋上則有一隻鷹,腳下還踩着太陽。獎盃正面爲一幅“喜上枝頭”圖。
相比民間的婚慶收藏,一些名家珍品已經開始在拍賣市場上走俏。2009年中國嘉德曾經拍賣過一幅張大千的《並蒂蓮》,估價60萬至80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156.8萬元。此幅作於1966年,時張大千遠在巴西,聽聞朋友之子新婚,特寄贈此幅以賀。由於這類書畫來源清晰,且真假極少有爭議,也成爲了書畫鑑定的一個“竅門”。像2006年北京保利拍賣的一幅程十發《百年好合》立軸,成交價爲14.85萬元,因上面有款識:金才、燕華同志百年好合,壬戌春日程十發寫賀。就比同題材的繪畫貴了不少。
(作者:方棟巷)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