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率先推出國債期貨交易,最先開放12個品種的國債期貨合約,只對機構投資者開放。
1993年10月上交所對國債期貨合約進行修訂,並引入個人投資者交易。
1994年-1995年春節前國債期貨飛速發展,全國開設國債期貨的交易所增加至14家,包括兩個證券交易所、兩個證券交易中心以及10個商品交易所,國債期貨交易日趨活躍。
1995年2月23日“3·27”風波爆發,結局是當時的萬國證券不得不選擇與競爭對手申銀證券合併。
1995年5月10日國債期貨再次爆發“3·19”惡性違規事件。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中國範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中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宣告夭折。
2011年12月中金所表示正在積極籌備國債期貨。
2012年1月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提出,將穩妥推出國債、白銀等期貨。
2012年2月中金所啓動國債期貨仿真交易聯網測試,8家金融機構參與首次測試。
2012年3月首次順利完成合約TF1203的仿真交割。
2012年4月國債期貨仿真交易開始向全市場推廣。
2012年6月中金所進行了國債期貨交易結算測試。
2013年1月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提出,2013年做好國債期貨上市準備工作。
2013年7月5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國務院已同意開展國債期貨交易,國債期貨上市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時間預計需要兩個月左右。
2013年7月27日中金所組織全市場會員及行情商進行了國債期貨第一次全市場演練測試。
2013年8月30日中國證監會批准中金所掛牌上市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擬定2013年9月6日上市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