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常見產品與服務注意事項


個人業務常見產品與服務注意事項

以下內容爲金融消費知識普及和介紹,旨在幫助您瞭解更多的金融知識並提高風險防範意識,您在辦理具體金融業務時,請認真閱讀相關業務協議、章程和業務規則等文件。

1、儲蓄存款
  (1)客戶依法對自己的儲蓄存款享有隱私權,銀行開展儲蓄存款業務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爲儲戶保密”的原則。
  (2)辦理儲蓄存款開戶、大額存取款及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等業務時,請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代理人辦理的,需提供本人及代理人雙方有效身份證件。
  (3)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支取部分的利息按照活期利率計算。
  (4)銀行可能對一段時期內(一般爲一個季度)日均餘額低於一定金額的賬戶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請賬戶內保持足量資金並及時將閒置的小額賬戶銷戶。
  (5)如需辦理大額現金取款業務,請提前預約。
  (6)遺失存單、存摺、銀行卡等之後,如不能第一時間前往銀行網點辦理正式掛失,可通過撥打銀行客服電話、登錄網上銀行等方式辦理臨時掛失,然後在臨時掛失有效期內前往銀行網點辦理正式掛失手續,否則臨時掛失將自動失效。
  (7)銀行對客戶的賬戶信息負有保密責任,不得代任何單位和個人查詢、凍結或者扣劃消費者存款,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個人貸款
  (1)個人貸款投向須符合國家政策及銀行信貸業務有關規定,不得以任何形式流入證券市場、期貨市場和用於股本權益性投資、房地產項目開發,以及用於其他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不得經營的項目。
  (2)提前還貸涉及銀行收費事宜,部分銀行對優質客戶或特殊客戶羣體提供減免服務。
  (3)借款逾期未還將對個人徵信記錄產生不良影響,應按照合同約定按時還款。
  (4)申請貸款時,客戶應親自前往營業機構辦理,不要將資料交與他人,以防被冒名借用。
  (5)在申請貸款過程中,客戶應詳細瞭解銀行在提供貸款時附帶的有關服務項目及收費情況,有權拒絕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強制捆綁、搭售理財、保險、基金等其他金融產品或違規收取費用。
  (6)客戶有權在貸款申請階段知悉貸款條件、貸款期限、貸款利率、還款方式、擔保方式等信息,以及提出申請後的處理進度。在銀行審批階段對上述信息做出重大變更時,客戶有權要求銀行告知;貸後有權要求銀行提供還款計劃、還款明細。
  (7)在貸款合同簽訂前,客戶應根據自身實際財務狀況選擇合適的貸款期限及還款方式。

3、銀行卡
  銀行卡一般注意事項
  (1)不要將身份證或銀行卡出租、出借、出售給他人使用;請妥善保管好身份證件、銀行卡及密碼等重要信息;建議將銀行卡、密碼和身份證件分開保管。
  (2)密碼設置應不易被猜到,不要使用生日、電話號碼等與本人明顯相關的信息或簡單數字排列作爲密碼;密碼是安全用卡的重要保障,請務必牢記;不要向任何人(包括銀行工作人員和警察)透露密碼,輸入密碼時,應注意用手和身體進行遮擋。
  (3)刷卡消費時不要讓卡片離開視線範圍,留意收銀員的刷卡次數,避免誤刷、多刷帶來損失;對於收銀員交回的卡片,應確認是否確爲本人卡片;在交易單據上簽名前,請認真核對刷卡金額等交易信息;不要隨意丟棄有個人信息的書面材料或刷卡單據。
  (4)爲及時掌握賬戶資金變動信息,建議開通餘額變動短信提醒服務;如對任何交易有疑問,應及時聯繫銀行查詢確認;如發現非本人交易、卡片丟失或被盜,應立即通過撥打銀行客服電話等方式辦理掛失。
  (5)警惕電信詐騙,收到可疑手機短信或接到不明電話時,應謹慎確認,切勿撥打粘貼在自助設備周圍除銀行客服電話外的任何聯繫電話,不隨意給他人轉賬匯款,如有疑問應及時撥打銀行客服電話。
  (6)申辦銀行卡時應通過銀行網點、官方網站等指定渠道瞭解相關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
  信用卡特別注意事項
  (1)請通過銀行的正規渠道申請信用卡,切勿通過中介機構或他人代辦申請。
  (2)提供個人身份證件及相關證明資料複印件申辦信用卡時,建議在複印件顯著位置註明用途,以防資料被挪做他用。
  (3)請牢記信用卡賬單日和還款日,建議開通信用卡電子賬單,以便定期瞭解賬單信息,及時還款。若發生逾期,將會在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中留下不良記錄,對日後申請貸款等產生影響。
  (4)未經激活的信用卡,髮卡銀行無權對該卡收取任何費用。持卡人向髮卡銀行授權扣收,或到期換卡時已產生的費用除外。
  (5)透支取現、轉賬無免息還款期,自交易記賬日起開始計收利息。國內多家銀行對取現和轉賬轉出交易收取手續費,無論是否透支支取。
  (6)請妥善保管交易單據,如發現交易差錯等情況,請及時與銀行聯繫查詢。
  (7)當個人重要信息(如賬單地址、單位、聯繫電話等)發生變化時應及時通過銀行指定渠道辦理變更手續,確保雙方信息溝通順暢。
  (8)在收到信用卡對賬單後請及時覈對用卡情況,如有疑問,請及時撥打發卡銀行客服電話查詢。

4、理財產品
  (1)與銀行存款比較,理財產品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客戶可能面臨無法實現預期收益甚至本金髮生損失的風險。
  (2)除理財產品說明書約定的可贖回情形外,很多理財產品在到期前不得提前贖回,客戶將面臨理財產品無法及時變現的流動性風險,具體請見有關產品說明書約定。
  (3)在購買理財產品前,根據監管機構規定,須完成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購買合適的產品。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存在有效期,如評估已過期,則須重新評估。
  (4)銀行代理銷售合作機構發行的信託等產品不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銀行作爲代理銷售機構不對產品本金與收益安全提供任何承諾或保證,不承擔產品可能產生的風險、損失和責任。
  (5)客戶購買銀行發行的各類理財產品,均可通過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渠道查詢到持有情況;凡未通過銀行指定業務系統購買的產品,均非銀行銷售的產品。如發現違規在系統外營銷理財產品的行爲,請及時向銀行舉報。
  (6)理財產品到期後,本金和收益通常在產品到期幾日後纔到賬,具體情況請參考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中相關約定。
  (7)對於浮動收益類產品,預期收益不等同於實際收益。通常情況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要優於同期儲蓄存款,但同時風險也高於同期儲蓄存款。
  (8)購買理財產品後,請根據產品的確認期限,通過個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自助終端等方式查詢交易結果,避免因購買未成功造成損失。

5、代理保險
  (1)爲避免錯誤地將保險產品當作銀行儲蓄、理財產品,請在購買之前核實銷售人員推薦的產品是否爲保險產品。
  (2)請在購買保險產品前,仔細閱讀並理解投保提示書、保險條款和產品說明書,尤其是保險責任、猶豫期、責任免除、退保、保險費、保險金額、保險期間等內容。
  (3)消費者購買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險產品,保險公司會在猶豫期內對消費者進行投保回訪,進一步瞭解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消費者應當利用這一時機再次確認產品相關屬性是否符合自身要求。
  (4)對於涉及保險合同的有關糾紛,建議消費者直接與保險公司協商處理,也可以由代理銀行代爲聯繫保險公司協商處理。

6、電子銀行
  (1)電子銀行登錄密碼、U 盾支付密碼等應避免使用姓名、生日、電話號碼、身份證件號碼等與本人明顯相關的、容易被猜中的密碼,應爲電子銀行設置區別於其他用途的專門密碼,避免因其他密碼失竊而造成電子銀行密碼泄露。
  (2)妥善保管和正確使用銀行提供的U 盾、電子密碼器、電子銀行口令卡等安全工具,切勿交給他人保管或使用。
  (3)請使用安全可靠的電腦,採取直接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正確銀行網址的方式登錄網上銀行,不要通過其他網站、郵件提供的鏈接方式登錄或點擊不明鏈接;不要在可疑網站輸入銀行卡號、密碼、校驗碼等信息,銀行不會通過短信、郵件、電話等方式要求客戶到指定網頁辦理系統或介質升級、修改密碼、身份驗證等操作,如果收到此類信息請不要相信。
  (4)進行網絡消費時,請使用安全、合法的互聯網平臺;不要在電腦或手機中隨意下載可疑應用程序,也不要在來歷不明的網站或鏈接地址進行交易和支付。
  (5)避免使用免提電話以及有來電顯示的電話操作電話銀行,如果使用了此類電話進行操作,應在結束交易後及時刪除相關記錄,避免賬戶信息泄漏。
  (6)請勿使用公用電話、他人電話辦理電話銀行業務;應儘可能選擇綁定電話(手機)號碼對外轉賬的模式,增加交易安全性。
  (7)對於使用客戶端模式的手機銀行,應通過銀行官方網站或官方認可的渠道下載、安裝、使用手機銀行客戶端。
  (8)手機銀行用戶要注意手機不要被他人擅自使用;當綁定的手機丟失時要儘快辦理暫停或註銷手機銀行服務,更換手機號碼後請及時到營業網點辦理變更手續。
  (9)手機可用於電子銀行對外支付身份認證,請您一定要保護好手機和相關認證短信;要預留本人手機號碼避免他人開通通過手機號碼進行認證的支付業務;要保護好包含驗證碼、動態密碼等認證信息的短信,防止被他人獲取。
  (10)短信銀行發送和接收的信息中有可能包含客戶賬戶資料等重要信息,如短信被他人竊取有可能造成賬戶信息泄露,請確保短信安全。
  (11)建議定製銀行登錄提醒等短信提醒業務,及時瞭解電子銀行操作情況及賬戶資金變化情況,保護賬戶資金安全。

7、自助機具服務
  (1)辦理業務前,請先查看自助機具插卡口、鍵盤及機器主要部位有無異常,是否有破壞痕跡,是否加裝多餘裝置或攝像頭。
  (2)如果自助機具工作不正常,請立即取消交易並退卡妥善保管。
  (3)不要在交易過程中離開自助機具,避免被他人轉移注意力。辦理業務時,如有陌生人搭話或干擾,首先要取回卡片和交易憑條,不給不法份子留有可乘之機。
  (4)警惕不法人員以“親人被綁架”“朋友出現交通事故”“法院傳票”“電話欠費”“中獎”等爲由的電信詐騙,通過自助機具辦理轉賬匯款應謹慎,必要時建議聯繫銀行工作人員或報警。
  (5)交易完成後,及時退出系統並取回銀行卡,檢查取回的銀行卡是否爲本人卡片。
  (6)自助機具打印的交易回單有賬戶資料等重要信息,應妥善保管或及時銷燬,切勿隨意丟棄。
  (7)若遇設備吞卡、交易金額有誤或未吐鈔等情況,請及時撥打銀行客服電話求助。

《個人業務常見產品與服務注意事項》下載(PDF格式)>>
  注:PDF格式文檔,需使用專門的閱讀軟件 Adobe Acrobat Reader 進行閱讀。如果您尚未安裝此軟件,請訪問 Adobe 官方網站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