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老大”的“三怕”軼事

“房老大”不是福建浦城支行老大,更不是因爲他年齡最老,而是他從事信貸35年,時間最長、專業最精、不良率最低,因此,同事和客戶都尊稱他爲“房老大”。而他的“三怕”趣事也一直爲客戶和同事所津津樂道……
一怕客戶“意思意思”。
每次要求信貸員預留聯繫方式時,“房老大”總是留辦公電話而非私人號碼,問他箇中原因,他說:“客戶找我打辦公電話或到支行找我都行,手機和家裏電話就沒必要了。”原來他是怕客戶私下想“意思意思”而拔打私人電話。
春節前的一天下午,正在上班的“房老大”接到一個電話,原來是他前幾天審查中發現問題而退回的貸款客戶,想請他私下見一面。“房老大”對他說“你的資料儘快補齊就行了,有什麼事到我辦公室來。”這位客戶在撥了三次電話無果後,只好到他辦公室想“意思意思”,結果又被“房老大”嚴辭拒絕,並告訴客戶,“如果再來這套,你這筆貸款我就不辦了。”
二怕客戶“通融通融”。
資料真實性審查是信貸員的基本職責,作爲老信貸員的“房老大”深諳這一道理,因而他對客戶提供的抵押物、收入證明和資金用途等材料,總是審查得特別認真、細緻,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而這時想“通融通融”的客戶就會接踵而至。
一天傍晚,“房老大”到一客戶家中實地查看抵押物,感覺還不錯,但總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第二天他又要求再去查看,結果發現該房屋結構、位置與評估價不相符。這時客戶就通過各種關係想要“通融通融”,面對客戶想方設法給他送禮,“房老大”嚴肅質問客戶:“你現在用這些東西向我通融,等以後出問題時我向誰通融?”
三怕客戶“溝通溝通”。
禮節性出席客戶飯局是制度允許的,也是增進客戶感情的方式之一,但這也是“房老大”最怕的事情之一,因爲他覺得客戶請吃飯必有所求,正所謂“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爲此,他還將多年菸酒嗜好堅決給戒了。
有個週末傍晚,當一對到支行簽字的夫婦看到“房老大”爲他們加班,就執意要請他吃飯,拗不過的“房老大”只好前往,但他卻自己掏錢把餐費預付了,讓這對夫婦心裏既過意不去又大受感動。而問起“房老大”其中原因,他說:“我正辦理這筆業務,如果發現問題後客戶要同我溝通溝通,我是順水推舟還是堅持原則?索性我就不讓客戶擁有溝通溝通的基礎,這樣我在審查時會更公平、更公正!”
點評:
“管住自己的嘴,收好自己的手”,這是銀行從業人員特別是信貸員“自律”的基本要求。在信貸關係中,信貸員只有行得端、坐得正,才能杜絕不良企圖的可乘之機!“房老大”的“三怕”是他多年從事信貸工作嚴格要求自己的集中體現,展示了我行信貸人員廉潔自律的良好形象,更以實際行動築牢信貸資產安全保障的“萬里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