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BC Tower”

“ICBC Tower”(工商銀行大廈),是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市中心一座地標式建築。說起“ICBC Tower”的冠名,工銀印尼的員工都會想起一段難忘的故事。
2008年,工商銀行剛剛進入印度尼西亞,在首都雅加達市核心地段最醒目的建築——The City Tower(城市大廈)裏“安營紮寨”。工銀印尼購置了部分樓層作爲辦公場所,並計劃在大廈顯著位置懸掛工行標識,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示工商銀行的實力,樹立品牌形象,拓展印尼市場。
在如此核心地段的高樓大廈上冠名,無論是按國際慣例還是在當地房產開發商的眼中,都是需要付出昂貴費用的。開發商鉚足了勁兒,企圖在這個交易中大賺一筆。
對剛剛進入國際市場的工銀印尼來說,選擇黃金地段,注重品牌宣傳、提高知名度勢在必行,但從精細化管理角度出發,成本控制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談判人員深感問題的棘手性。
這時,工銀印尼袁總經理卻堅定地說:“我們就是要打出ICBC這塊金字招牌,不僅要懸掛咱們的標識,還要免費冠名整座大廈!”
一席話道出了工行人的氣魄,鼓舞了談判人員的信心。但大家仍心存疑慮:我們憑什麼“籌碼”和對方議價呢?
冠名談判這一天終於到了。談判桌前,開發商開門見山:“你們作爲全球市值最大的商業銀行,還在乎這些錢?”
袁總經理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您既然知道我們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商業銀行,不妨想一想:我們把印尼總部安在你們這裏,掛上工商銀行標識,給大樓冠名爲ICBC,這不就是在幫你們做宣傳、打廣告嗎?連全球市值最大的商業銀行都選中你們的寫字樓,今後這樓還愁賣不上好價錢?依我看,應該付廣告費的不是工商銀行,應該是你們吧?”
袁總的這席話擲地有聲,開發商的談判人員被震住了。他們低聲討論了幾句,都流露出讚賞而欽佩的表情。接下來,原本預料的脣槍舌劍,儼然變成了歡快的商務聚會,大家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敲定了細節問題。
就這樣,工銀印尼“顛覆”了冠名付費的行業慣例,將大廈免費冠名爲“ICBC Tower”。從此,這個閃閃發光的名字成爲在雅加達市中心最醒目的標識,ICBC的品牌迅速傳遍了當地乃至整個印尼。而袁總當初的預言也得到了印證:那座大廈其他樓層的租售業務真的更加興旺發達。
點評:
所謂“品牌勢能”,就是市場品牌的領軍者憑藉主導地位,利用“馬太效應”,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工商銀行充分運用品牌勢能,因勢利導,既贏得了談判,實現了在較低成本下迅速推廣品牌的目標;又達成了共贏,獲得了合作伙伴的認可和歡迎。這種品牌勢能來之不易,需要我們時刻珍惜與不斷呵護,使ICBC的金字招牌更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