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報告預測中國牛奶需求量未來4年將增8.2%
|
|
2013年11月06日 21:02 10月最後1個交易日,一路高歌奏凱的伊利股份在發佈了成績不錯的三季報後,卻意外遭遇了一個跌停板,讓市場大跌眼鏡。是機構故弄玄虛?還是乳品行業現狀讓乳品股整體情況看空?實際上,這次股市的起伏有多重原因,但這都不會改變伊利股份的基本面。風物長宜放眼量,成熟的投資者還是看長遠,看大勢,理性投資。 伊利股份在此前一路上漲,股價甚至一度超過了51元。爲何忽然下跌呢?答案在當日的交易記錄中。當天該股遭部分機構拋貨,賣出前五席均爲機構席位,合計賣出1.63億元,佔總成交比例57.39%。 按照經濟規律,股價有起有伏恰恰是金融市場的正常現象。但機構這樣的交易方式是否出於對公司價值的分析和判斷,投資者還要理性地判斷,不能盲目跟風。這次伊利發佈三季報的時機,恰逢資本市場調整,到了年終歲尾,一些機構出於本身經營業績壓力,而做出捨棄食品、快消等發展穩定的行業,轉向短期可獲得高豐回報的股票的實際情況,這不代表對伊利股份業績的否定。 從伊利三季報本身來看,前三季度,伊利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365.71億元,淨利潤達到25.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2.7%,業績穩定增長。總體來看,數據喜人。業績的穩定和過去十幾個月裏資本市場的不俗表現,實際上反映出了伊利長期經營戰略的成效和市場對其的認可。從行業層面來看,雖然目前面臨的“奶荒”現狀不可否認,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現象是階段性的,只是一定時期內結構性短缺,在國家政策和市場調節機制的雙重作用下,隨着國內奶牛養殖業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奶粉價格的回落,“奶荒”現狀在2014年初將會得到改善。具體到伊利股份,則應看到伊利是業內注重奶源建設的典範,從之前各個發展階段奶源戰略的引領性舉措,到今年上半年陸續鋪開新西蘭、美國以及國內與輝山乳業的合作,伊利在解決奶源短缺方面的動作令人信服。 就在11月6日,著名研究和信息諮詢公司英敏特發佈報告顯示,國內零售及非零售渠道的牛奶需求量從2012年到2017年將增加8.2%。據此論斷,中國乳品行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將會延續。伊利股份基礎紮實,從長遠看成長空間大,後市可期。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3-11-13)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