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次成功嘗試影像拍賣並取得成功後,華辰秋拍又首次試水拍賣老唱片。據悉,華辰此次上拍的1000餘張唱片發行時間跨度由清末至上世紀90年代;發行公司包括百代、大中華、高亭、勝利、蓓開、麗歌、寶利、中唱、人民唱片等各大唱片公司;內容涵蓋戲曲、曲藝、樂曲、名人講話錄音、朗讀片、革命樣板戲、民族音樂、流行歌曲等各個種類。 自19世紀90年代,愛迪生髮明留聲機,到本世紀90年代初黑膠唱片全面停產,老唱片在人類歷史上流行了近100年。隨着CD唱片等數字媒介的產生,黑膠唱片逐漸從人們日常生活中消失。老唱片作爲一種收藏品,其稀有性開始顯現,由此北京華辰率先在國內推出老唱片專場拍賣。
稀罕的老唱片 “洋人大笑”:最早的老唱片 19世紀末,一些外國商人開始在上海擺攤播放唱片。法國人樂邦桑是其中之一,他在南洋橋一帶設攤播放唱片,主要播放的是一張名叫《洋人大笑》的唱片,並稱“十文錢聽一次,不笑者,分文不取”。稍後,百代紅公雞再版了這張唱片,這張《洋人大笑》在中國唱片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另一張百代紅公雞鑽針佛經唱片,所錄爲普陀山高僧真達法師誦詠的《香贊》和《大悲咒》。上世紀20年代,百代公司發行了4張詠誦佛經經文的唱片。頭版紅公雞佛經唱片多年來只見這一張面世。
手刻唱片:史短量小“真古董” 清末手刻片和清末單面片也是這批唱片中的一大亮點。20世紀初,清末手刻唱片及單面片是傳入我國的第一批唱片,當時百代公司銷售的唱片,是事先在中國請一些著名京劇演員將唱詞錄製好後,手工用刻刀在片芯上刻上片名、片號、演唱者名字。手刻唱片的歷史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發行量都很少,又主要是向王公貴族及富商巨賈發售的,所以現在市面上並不多見,是唱片中的真正“古董”。
單面唱片:中國第一齣外國京劇 清末單面唱片中,由著名劇作家、京劇演員汪笑儂灌製的《瓜種蘭因》被譽爲“中國第一齣外國京劇”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尤爲難得。
文革講話:估價最高的密紋唱片 本場估價最高的老唱片是毛澤東、周恩來及文革中江青、林彪、張春橋、陳伯達、康生、楊成武等人的講話錄音的密紋唱片,一套10張,預估價在8至12萬元。而戲劇大師曹禺自己朗讀的散文名作《遠望》、大批樣板戲唱片,以及周璇、李香蘭、吳鶯音、白光、鄧麗君等等這些經歷滄桑的唱片婉婉悠揚,彌足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