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福祥,諾德基金董事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士和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學博士。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北京清華興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2006年參與組建諾德基金,歷任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1991年至今一直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主講《證券投資學》課程,30餘年從未間斷,被稱為“進入證券業最早的投資學老師,教授投資學時間最長的證券從業者”。
不知不覺中,相對低調的老牌基金公司諾德基金,正以領先的中長期業績獲得投資者的關注。從海通證券最新的業績榜單中可以看到,諾德基金近十年權益類公募産品的平均收益率近390%,位列可比67家基金公司的第3位。
諾德基金追求“以穩健的投資管理,為客戶提供卓越的理財服務”,這與公司“一諾千金,厚德載物”的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這種文化之源和董事長潘福祥的教師身份不無關係。潘福祥從公司籌備起就與諾德基金密不可分。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走進諾德基金,聽潘福祥暢談諾德基金的使命與遠方。
與時代同行,投資應把握時代主流脈絡
中國證券報:諾德基金近十年的權益類公募産品業績突出,請您談談是如何做到的?
潘福祥:作為資産管理機構,基金公司有一種使命與責任,即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和長期的投資理念,構築起與其資源稟賦相匹配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出能夠經受市場考驗,符合投資者需求和風險收益偏好的産品。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夠兌現幫助廣大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承諾。
在現實中,市場總是在不斷地波動,有波峰、波谷,有高漲的時候,也有低落的時候。不管處於什麼樣的市場環境,總會有一批産品表現優異,賺足眼球。這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似乎獲得好的投資業績並非難事。殊不知,投資不能穿越時間隧道,無法通過後視鏡提前看到股票的漲跌排行。基金經理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面對的是不確定的市場,不能靠擲骰子、押大小來賭運氣,而要在期望收益和預期風險中做權衡。高收益的實質,可能是投資組合承擔潛在風險獲得的補償。拉長時間維度,要獲取長期可持續的業績表現,需要管理人較好地平衡投資風險與收益,有時甚至要主動放棄追逐市場短期收益,更多聚焦在對企業長期價值的挖掘上,以相對確定的成長來對衝可能的短期波動風險。
在過往的投資實踐中,諾德基金權益類産品取得了一些成績,這在很大程度上同我們的投研文化、制度、理念密不可分。概括起來,我們推行的是包容、簡單且高效的文化。簡單的關係能讓投研人員不需要對事務性工作進行協調,減少摩擦成本,提高效率,讓每一位投研人員專注于自己的長期業績。雖然規模不盡如人意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限制,但我們始終堅信,只要為基金經理和研究員提供足夠寬闊的舞臺,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激勵機制,就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表現出競爭優勢,進而煥發出持久的生命力。
此外,我們也會要求投研團隊除了具備個股深度研究的能力外,還需要擁有大視野和全局觀。具體而言,就是聚焦在主導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上,選擇現階段産業成長中最具有潛力的領域,然後在這些領域中深耕,從而挖掘出具有較好前景的公司。我經常説,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指數的成分股都是代表美國經濟支柱産業的龍頭股,但是100年前的成分股已全部被新興巨頭所替代,背後反映的是美國經濟的百年産業變遷。作為專業投資人,我們有幸置身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潮流中,只有把握住這樣一個大趨勢和大方向,方能選擇出真正具備成長潛力且能夠給我們提供超額回報的投資標的。
打造特色,發揮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專注優勢
中國證券報:資産管理行業的馬太效應越發明顯,您認為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行業未來的競爭格局有哪些變化?
潘福祥:坦率地説,任何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出現效率不斷提升、資源向頭部公司集中的特徵。這是行業集約化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律。但是,我相信以業績和服務雙維度作為衡量標準的資産管理行業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資産管理行業做的是投資者預期收益和風險偏好相匹配的産品服務,並不是靠一個“百貨商店”式的包羅萬象的産品貨架就能滿足所有投資者的需求,這為專注在某些特色産品領域、滿足投資者個性化需求的“專賣店”型公司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從美國資管行業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這個特點。美國有高盛、美林等巨無霸型投行,也有很多中小型的共同基金、對衝基金管理公司。因為只要有合適的産品,有具備自身特色的服務,就能夠滿足一批投資者對不同風險和收益偏好的選擇。而這些公司為這類投資者提供的與個性化需求相匹配的産品,同樣能夠獲得認同感和客戶黏性,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我國的資産管理行業發展歷史儘管還不長,但市場的跌宕起伏也讓廣大投資者從最初單純追求高收益,逐漸認識到和個人投資目標相匹配才是産品選擇的真諦,進而過渡到主動選擇收益風險均衡的産品,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青睞收益相對穩定但低波動低回撤的産品。我相信這樣的趨勢一定會讓我國資産管理行業發展出一批體量相對較小但具有突出特色的公司,這些公司會把競爭定位聚焦到提供某些特色型甚至是創新型的産品和服務上。
中國證券報:除了權益類産品,諾德基金還有哪些有特點的産品?
潘福祥: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目前諾德基金在定增業務上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行業競爭力。
過去幾年,定增市場經歷了較大的洗牌。2017年至2019年,定增市場出現波動,不少公司退出或是縮減了相關領域的業務,甚至當時市場中也出現了對定增類産品的質疑。但從長期來看,我們認為再融資是中國證券市場讓上市公司持續獲得增量資金、保持業務創新發展的關鍵,甚至稱得上是我國股市的競爭優勢,這類業務是具有相當遠大的發展前景的。所以,即使當時我們也比較煎熬,但公司鼓勵團隊一起咬牙堅持下來。到目前為止,諾德在定增業務中位於行業的前列。這也讓我們看到,制定任何一種戰略,或是選擇任何一個方向,只要能夠在策略正確的情況下“堅持”,即使慢一些也無妨。最終,我相信堅持能讓我們收穫成功,得到回報,因為符合市場發展方向的産品和服務最終一定會得到投資者的認可,一定能笑到最後,也能笑得最好。
一諾千金,與中國證券市場相伴十六載
中國證券報:人才是核心競爭力,諾德基金十分推崇“以人為本”的宗旨,請問諾德是如何培養、考核基金經理的?又是如何保持團隊的整體穩定性的?
潘福祥:中小型基金公司想要實現公司人才培養和團隊的穩定,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層的一致努力,建立更靈活、包容的機制外,同樣也需要為投研人員和業務骨幹創造能發揮他們特長和能力的空間。
尤其在公司投研梯隊的建設層面,我們非常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同時也很注重個人特色與團隊的成長並重,並願意為此進行無條件地支援、包容、鼓勵及投入。我們深知對一名優秀投研人員的培養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效的,特別是自主培養模式。雖然這是一件知易行難、見效慢的事情,但我們始終堅信,在百舸爭流的基金行業中,不論是頭部公募平臺,還是中小型基金公司,鍛造投研長期驅動力,為投資人創造價值,才是公司發展的根本使命和目標。
此外,公司也非常重視投研文化的碰撞與傳承。在實際投資中,團隊骨幹基金經理願意貢獻寶貴經驗,新生代基金經理則更多是注入活力,兩者集眾所長,並通過充分而平等的溝通和相對扁平化的組織構架來提升投研效率,力爭達到1+1>2的效果。
在對投資業績的長期考核層面,公司始終強調要從長期出發,要看得更遠。同時也鼓勵基金經理不追逐趨勢、不盲從熱點,努力為投資者創造可持續的長期價值和超額回報。在實際考核中,我們對風格穩定、特徵鮮明的基金經理的考核週期拉長到3年甚至更長時間。
沒有寬容的文化,就難有繁榮的土壤。可能是因為我在清華經管學院當了三十多年老師的原因,孔夫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對我影響頗深。我總認為,不論是對學生還是對公司的投研人員,都應該因材施教。比起在挫折和失誤中可能會出現的“一蹶不振”,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他們在一次次糾錯和反思中的成熟與成長。這樣才能夠通過長期的內生造血,組建出一支團結向上、專業務實、勤奮敬業、追求卓越的投研團隊。
中國證券報:公司未來的定位和佈局是什麼?
潘福祥: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公司會採取不同的競爭戰略和産品策略。我們當然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家“百貨公司”式的基金公司,包含各類型的産品。但就目前而言,諾德基金仍然是一家中小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我們在戰略佈局上一定會有所取捨。
我們會聚焦在公司最具有競爭力的方向上去打造、深耕具有相對優勢的産品,例如我們的權益類産品、定增類産品。待時機成熟後,我們也會在各種工具類産品、能提供穩定回報的固收類産品甚至是創新型産品中投入較多的力量。
在前不久的公司中期考核會上,我們再次明確了目標:雖然當前我們比較弱小,但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超越行業平均增長速度的增長目標,這樣才能慢慢讓我們縮小與整個行業的差距。
就我個人而言,我對把諾德做成一傢具有鮮明特色的、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符合自身風險收益偏好産品、最終獲得投資者尊重的資産管理公司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就像我們的企業文化“一諾千金,厚德載物”所提到的,過去十六年,我們始終堅持這一點,未來,也將繼續沿著這個方向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