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稱之爲“優佳”而不是“最佳”,主要是因爲理財尚不滿一年的我,所接觸的理財項目確實算不上全面,故不敢妄加定義,以免有失偏頗。
我自認爲是一個偏重於保守型的人,對於高風險產生高回報並不十分感興趣。工行的風險測評告知,我屬於平衡型投資者。顧名思義,就是希望以平衡的投資方式,尋求資金的較高收益和成長性。於是,我選擇了賬戶貴金屬這個項目。我想其優勢是不言而喻的。
◆投入沒有門檻限制,開戶方式快捷便利
◆金銀鉑鈀四種金屬,本幣外幣均可參與
◆雙向交易渠道展開,盈利範圍擴大一倍
◆起點金額降低標準,網銀手機都能交易
當身邊同事在賬戶銀7塊多瀕臨8塊的時候紛紛下血本,甚至借錢購買時,我還僅僅在網銀開了個貴金屬交易賬戶,處於觀望狀態。感謝上天給了我一個“入市”的機緣:賬戶金逆轉走向跌至6塊以下。但那時候的我,由於沒有絲毫經驗,只在較低價時買了100g碰碰運氣(那時的交易起點,白銀100g起)。當然,期間漲漲落落,起起伏伏,買入賣出,一番拼搏,終於賺了不到100塊錢。雖然不多,卻讓我嚐到了賬戶貴金屬交易的甜頭,有漲跌期間的緊張感也有最終盈利的小收穫。而那些接近8塊買入的朋友們也依然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他們以“就當是5年定期了”,“打持久戰”爲口號,越挫越勇。當再次回升至7塊多時,扳回了一成。算下來,收益仍遠高於定期存款。
近半年來,工行對賬戶金做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增加了鈀金交易品種,降低了白銀買賣起點爲1g起,開通手機銀行等交易渠道……這無疑又使得其原有的客戶羣增添了投資的選擇性、隨時隨地可以打開手機關注走勢,甚至發送短信即可查詢當前交易價格。起點金額的降低,更使得那些側重保守型的潛在客戶,多了一分“試試看”的心態參與。畢竟白銀1g起,也就不到10塊錢的本兒,對於渴望理財的人來說,應該是微不足道的。
但我認爲,這期間最突破性的創舉就是增設了雙向交易這一平臺。不僅可以看漲,還能夠買跌。應該是國內銀行首屈一指的突破性項目了。剛一得知工行有了這個平臺,我就立即從網銀開了雙向交易的賬戶。礙於保守的個性和嘗試的心態,在價位340左右賣了3g賬戶金,剛賣成功就立馬賠了幾塊,這雖說是正常現象,不過之後幾天總是擔心會不會突然出現保證金比例不足導致強行平倉的問題。當賬戶金跌倒330左右的價位時,我及時“止損”,賺了35塊。
每次在涉足新型領域時,都能夠旗開得勝,絕對會讓人信心倍增。雖然我也購買了如意金、積存金等產品,但總覺得那纔是真正的持久戰。着眼於眼前利益的話,遠不如賬戶金來的迅速。而各行發行的各類理財產品,品種繁多,難以取捨。保本的利率太低,不保本的風險又不可人爲控制,屬於“人爲刀俎,我爲魚肉”型。所以,我建議那些跟我同一類型,甚至比我還保守的客戶們,可以“敞開心胸”,擁抱賬戶貴金屬這一理財項目,自主分析,自助操作。這絕對是無論居家在外,均可投資理財,收益遠超定期的優佳之選!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孫雪梅)
注:本信息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未經許可,不得隨意轉載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