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投資理財意識比較強的人。在進入股市之前,我對自己做過一個基本的評估:自己比較理性,知識面還可以,對宏觀經濟也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我性格比較孤僻,人脈較差。所以,投資理財,我不可能做那些需要強大人脈支撐的生意。相比而言,股市最適合我這樣的人。於是在1997年5月我毅然殺進股市。但在股市搏殺多年,基本上是屢戰屢敗的結局。在2007年開始的股市持續回調中,我被深度套牢。從2008年11月起,股市出現了一波較好的反彈。我當時的判斷是,這次金融危機來勢兇猛,據格林斯潘的說法,是100一遇。在這樣的災難面前,世界經濟要恢復元氣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當時黃金呈現一種穩健的上漲勢頭,每盎司已經接近1000美元,但在1000美元整數位遇阻回落。這個時候,有經濟學家建議可以買入黃金,他們預測黃金在今後幾年還會持續上漲。這讓我有點心動,我覺得股市的反彈隨時有可能結束,在股市回落的時候,正好可以進行一下黃金投資。根據市場人士的分析,黃金的回調是暫時的,現在回落下來,是一個較好的炒底時機。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知道工行可以買賣紙黃金。我是工行的忠實客戶,也早就開通了個人網上銀行。於是,在2009年6月11日,我在網上開通了貴金屬賬戶,把炒股的資金轉移出兩萬元準備進行紙黃金買賣。當時買入的時候黃金的價格每克不到210元。在開戶後的兩三週的時間裏,我進行了數次紙黃金買賣,都是打幾分錢的價差,有時候賺點,有時候虧點,最後算總賬,差不多打了個平手。
在買賣紙黃金的過程中,心裏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就是我也有黃金儲備了。雖然只是紙黃金,但那種擁有的感覺還是很實在,很踏實,那是經歷過多災多難、長期社會動盪和貧困生活的國人都能夠理解的一種“富貴”的感覺。但實事求是地說,紙黃金買賣還不是那麼大衆化,每天的信息量也不如股票那麼豐富,而且炒股炒慣了,現在再炒紙黃金,軟件使用、交易時間甚至成本覈算都不是很適應,加上當時股票的反彈還在持續,於是,在貴金屬裏面小搞了半個月,最後又把資金從貴金屬賬戶轉回股市。
雖然從09年6月那次炒紙黃金後我沒有再碰紙黃金,但在世界經濟還處在不穩定之中,通貨膨脹正在困擾各國,美元也有持續貶值的趨勢的情況下,黃金投資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有那次炒紙黃金的經歷,有賬戶保留在那裏,從股市再次轉戰紙黃金僅僅是一念之意的問題。
紙黃金,我還惦記着你。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曾利權)
注:本信息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未經許可,不得隨意轉載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