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白銀作爲一般等價物在商品交易中已經存在數千年,在我國直至民國時期才大量使用紙幣。但是熟悉民國曆史的人都知道,在民國末期的通貨膨脹如同噩夢一般吞噬人們的財富,紙幣作爲貨幣符號只有在社會穩定的狀態下才有價值。否則就是廢紙一張,而此時方顯真金白銀的價值。可以說黃金白銀是國人一直鍾愛與追逐的對象。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逐步放開資本市場,愈來愈多的人開始注重投資以此對抗通膨。而帳戶貴金屬就是其中的一種抗通貨膨脹和貨幣保值的投資品種。紙黃金指黃金的紙上交易,投資者的買賣交易記錄只在個人預先開立的“黃金存摺賬戶”上體現,而不涉及實物金的提取。盈利模式即通過低買高賣,獲取差價利潤。相對實物金,其交易更爲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也相對較低,適合專業投資者進行中短線的操作。工商銀行現在又開通了積存金業務,很好的解決了紙黃金眼實物金的關係。紙白銀與紙黃金類似,同屬貴金屬投資品種。價格波動均來自國際白銀和國際黃金的價格波動,因此影響國際白銀價格的因素就是影響紙白銀的因素。白銀的歷時走勢來看,與黃金呈現同步或類似同步的規律:黃金漲,白銀漲;黃金跌,白銀跌。
黃金的產量及世界儲藏量很稀有,因此黃金價格是白銀的80倍左右。因其富含量,白銀礦產的生產量也較高,各國均有較高的白銀的產量。在08年中國成爲世界第三大白銀生產國,同時中國也是白銀消費傳統大國和出口大國。
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十分悠久的貴金屬,人類開始開採白銀要上溯到4000多年前。
由於當時銀的開採量很小,使得它的價值比金還貴。公元前14-16世紀埃及王朝的法典規定的銀價爲金的2倍,甚至到了公元17世紀的日本,政府規定金、銀的價值還是相等的。普通老百姓針對白銀的概念大多集中在銀元、銀首飾、銀餐具等方面。其實除此之外由於白銀特有的物理化學特性,它還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廣泛應用於電子電氣、感光材料、醫藥化工、消毒抗菌、環保、白銀飾品及製品等領域。隨着電子工業,航空工業,電力工業的大發展,近年來,白銀的工業需求正穩步快速增長。
07年我開始投資紙黃金的時候,金價也就是100元人民幣/克。價格可謂波瀾不驚,然而一個美國的次貸危機就將金價逼到了380元/克。我小賺一筆的同時,也見證了危機面前真金白銀的保值功能。美債風波漸趨平靜,可歐債風波有捲土重來,歐元的命運在風雨飄搖中激盪,國際金融形勢風險巨大,貴金屬在未來的可操作空間很廣闊,望大家見機行事,賺個盆滿鉢滿。
(工行網站特約作者:侯海龍)
注:本信息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未經許可,不得隨意轉載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