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原本是一年中豬肉消費需求最低的季節,但根據農業部監測數據,豬肉價格已連續10周出現全國性普漲;根據商務部監測數據,豬肉價格連續7週上漲。業內人士表示,此輪豬肉價格上漲與今夏持續的高溫天氣有較大關係,屬於階段性上漲,預計四季度呈穩中有升的走勢,不會對下半年物價水平形成太大的上漲壓力。
“豬週期”不明顯
根據農業部監測數據,從5月第四周至7月第四周,全國豬肉平均價格連續10週上漲,漲幅約10%。活豬價格結束了15周的下降,從5月第三週開始,連續11週迴升。
值得注意的是,5、6月份豬肉價格的回升幅度不大。進入7月後,國內多地持續高溫,豬肉價格的上漲開始加速,尤其是7月底至8月初的一週。據北京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地新發地市場統計,該市場8月2日白條豬的批發均價爲19.60元/公斤,比一週前上漲2.08%,比一月前上漲5.95%,環比漲幅明顯。這種上漲趨勢本週還在持續。6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一等肉均價21元/公斤,5日爲20.8元/公斤。
主營豬肉銷售的新發地市場肉類大廳2號商戶葉曉勇表示,天氣炎熱、豬肉供應減少,推動肉價攀升。“天熱了肉放不住,屠宰場在天冷的時候一天宰1700-1800頭豬,現在一天只宰1300-1400頭豬。”
業內人士表示,高溫天氣是今夏豬價上漲的重要“推手”。首先,極端高溫天氣造成肉豬流通受阻。四川畜牧食品市場信息中心主任錢亮稱,在高溫之下,遠途運輸容易誘發豬出現應急反應,風險加大,對生豬調運產生嚴重影響,導致豬源緊張。其次,高溫致使部分南方省市持續乾旱,活豬飲水困難,生長速度放緩,出欄體重下降,這是湖南省畜牧水產局總結的拉昇豬價的一大因素。
“豬週期”在此輪肉價上漲中扮演的角色並不重要。錢亮稱,經過前一階段的養殖虧損後,按照傳統的“豬週期”理論,母豬存欄量應該下降,但目前母豬數量穩定。過去的散養模式確實使“豬週期”能顯著影響豬肉價格,但國家對肉價的調控力度加大,養豬規模戶數量增多,應對市場波動的自我調節能力增強,“豬週期”效應被熨平不少,肉價暴漲暴跌的概率很小。
短期漲勢有望收斂
業內人士表示,整體而言,豬肉價格四季度將呈現穩中有升的走勢,但不會對通脹造成太大壓力。
短期看,豬肉價格難以維持前一階段快速上漲的勢頭。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說:“屠宰企業庫存量都在80%-90%,基本上囤不下去了,加大收購量的積極性也不是特別大。潛在的供應量很大,養殖戶都在壓欄。在存欄裏,中大豬的比重較大,後期豬肉供應會持續上升。”大通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爲,國內能繁母豬還處於去產能化階段,近期生豬價格反彈力度有限。
北京新發地市場也發佈報告提醒商戶,北方毛豬存欄量增加,而當前白條豬批發價是今年春節過後的最高價,在冬季來臨之前肉價很難突破當前價格,8月肉價面臨回調風險,養豬場特別是散養戶沒有必要惜售,順時出欄爲宜。
對於四季度的豬肉價格,錢亮預計將穩中有升,小幅上漲,略有震盪。目前的高溫天氣給存欄生豬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降低生豬免疫能力和生長速度,影響生豬出欄。這種影響在9月後纔會顯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終端肉價維持在較高水平。齊魯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爲,目前豬價已處於走出底部的反彈征途,趨勢明確,預計三季度末、四季度初開始加速回升,整體呈現溫和復甦狀態。
山東省畜牧協會生豬產銷分會專家組組長周玉曉說,由於養豬週期較長,大型豬場下半年生豬數量不會大幅增加,預計下半年豬價會穩中有升,但不會對通脹造成太大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