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最新就業報告對美聯儲來說顯得多少有些“窩心”。儘管8月美國非農失業率降至四年半以來的新低7.3%,但是當月新增就業崗位不及預期,而且前兩月新增就業崗位數量被大幅下調,這表明美國就業市場離復甦尚有較大距離。就業數據是美聯儲制定貨幣政策重要參考指標,由於就業市場需得到刺激政策支持,美聯儲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縮減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規模無疑增添了掣肘因素,“退出”與否以及“退出”幅度的不確定性加大。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此前表示,如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如預期般復甦,美聯儲可能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縮減QE3規模,在明年年中結束這一貨幣政策。美聯儲最新議息會議將於17日至18日召開。之前經濟學家普遍預測,美聯儲在本月議息會議上做出縮減QE3規模決定的機率很高。但近期美國公佈的各類經濟數據喜憂參半,特別是就業、貿易逆差等數據不盡如人意,美聯儲在決定QE3退出節奏上仍需綜合考慮很多變量。
美聯儲歷來有兩大政策目標:一是“確保物價穩定”,二是“促進就業”。美國經濟近期面臨的通脹壓力不大,今年絕大多數月份(除去2月)的美國核心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幅均低於2%,4-7月該數據漲幅更是一直在1.7%上下波動。在覈心消費價格指數重新達到2%目標水平前,通脹不大可能引起美聯儲決策者警覺。從各種跡象看,美聯儲近年來的政策重心早已從通脹轉移至就業,可容忍一段時間內稍高的通脹水平,也要保證實現充分就業。相比之下,就業市場目前是美聯儲的最大心病。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高失業率持續時間之久前所未見,儘管近來失業率持續回落,但要回到危機爆發前的5%以下水平需相當長時間。
最新就業數據顯示,8月美國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共計16.9萬個,之前6、7月的新增就業崗位數量被下調至17.2萬、10.4萬,上述數據無疑推翻此前廣泛被認同的“今年以來美國就業市場回暖”結論。若按最新數據計算,今年以來美國月均新增就業崗位數量爲18.025萬個,尚不及2012年的月均18.3萬個。雖然8月失業率降至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值7.3%,但主要原因是由於大量的求職者暫時退出求職行列所致。反映美國就業市場活躍程度的勞動參與率數據更是自2006年年底以來一直呈現螺旋下降態勢,今年8月已降至63.2%,創下1978年一季度以來的新低水平。是否實現充分就業,直接決定美國消費者整體信心與支出力度,關乎美國經濟基本面。即便是美聯儲內部的“鷹派”高層,也認爲“退出”的最重要前提是就業市場出現實質性改善。不甚理想的就業數據意味着“退出”過早將導致美國經濟復甦打折扣,美聯儲仍需提供“足夠”的刺激措施。
自5月伯南克首次發出QE3可能“退出”的信號以來,美聯儲高層持續就此吹風,不斷強化市場預期。儘管存在部分需要考量的因素,但美聯儲可能將不會改變今年年底前踏上“退出”之路的決心。不過,由於經濟復甦基礎依然不穩固,美聯儲怕是不敢在這條路上放心“快跑”。美聯儲現在每個月85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規模中,購買國債爲450億美元,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爲400億美元。目前,該購買規模最初可能先削減100億或150億美元,由於購買MBS可促進房地產市場復甦,消減購買國債對美國私人借款人負面影響有限,美聯儲可能先“投石問路”,在維持MBS購買規模的同時消減國債購買規模。如經濟復甦特別是就業市場出現好轉,未來的“退出”路徑可能是:美聯儲先停止購買新的國債,再依次出售投資組合中的國債、MBS部分,最後停止購買新的MBS。
美聯儲“退出”仍有不確定性將令金融市場神經持續緊繃。美聯儲過去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大量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近來的收緊預期導致資金大量流出,加劇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在美聯儲“退出”前景明朗前,金融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波動性可能將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