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範劍平在27日舉行的中國併購合作聯盟成立儀式上表示,當前中國正處於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降低高耗能、解決產能過剩、從製造向服務轉型將給投資機構創造巨大併購機會。
範劍平表示,當前化解產能過剩形勢嚴峻。不少行業現有產能嚴重過剩,產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平均水平。此外,還有龐大的在建、擬建生產能力,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今年國家對淘汰落後產能要動真格,地方造假的空間也不大,而這中間存在巨大的併購機會”。
範劍平稱,目前國家政策是“夯實一產、升級二產、加快三產”。“夯實一產”,就是要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升級二產”要以創新驅動爲引領,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並舉。“加快三產”則要促進服務業特別是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升級二產、加快三產醞釀巨大的併購空間。”
範劍平認爲,“升級二產”一方面要全面實施“十二五”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加快建立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科技重大專項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和發展信息、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另一方面,要積極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他表示,國家很快就要出臺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總體方案,同時要出臺重點產業佈局和調整中長期發展規劃,引導淘汰落後產能,引導重大生產力佈局的調整優化,引導產業有序轉移。
而對於“加快三產”,他建議制定出臺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具體政策,繼續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大對服務業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投入,改善服務業發展環境。積極培育高技術服務業,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旅遊、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
“從當前情況看,有兩個重點值得關注,一個是信息消費;另一個是服務消費。要鼓勵社會資本舉辦特色醫療、教育培訓機構,積極發展文化旅遊、醫療健康、家政護理、社會養老等服務消費。這些都爲併購市場提供了機會”範劍平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