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孟曉蘇:以房養老明年一月推出

 

  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孟曉蘇在日前召開的2013中國老齡事業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將在12月份拿出方案,明年1月份推出。

  出席論壇的多位專家表示,爲應對養老問題,下一步應加快完善養老保障制度,創新融資渠道,促進養老事業發展。

  創新養老產業融資渠道

  國務院於9月13日下發文件,提出“逐步放寬限制,鼓勵和支持保險資金投資養老服務領域,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孟曉蘇表示,儘管社會上有許多不理解和反對的聲音,但應該看到,中國老年人普遍工資低,養老保障水平不高,但是手中普遍都有房子,因此可以將房子反向抵押,開啓房產金庫。

  “初步測算,一個70歲的男性老人,若房產價值爲500萬元,預期壽命還有14.8年,則考慮到房產增值等各種因素,一個月可以拿到27000元。”孟曉蘇說。

  他介紹,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是以擁有不動產、同時基本沒有或少有債務的老人設計的,一般期限固定,爲借款人在一定時間內(通常爲10年)提供金額固定的付款。如果10年內該項房產被出售或房產所有人去世,則用房產的銷售收入來償還貸款;如果10年後房產的所有人依然健在,貸款則需予以償還。

  但他同時指出,目前該產品推出的最大難度在於金融機構的三個擔心。一是房屋產權70年的問題;二是房價下跌的風險;三是房屋傳給子女的觀念。“不過我們還是要穩步推進,首先選擇高房價的地區展開試點。”

  目前我國已確定將基本建立以居家爲基礎,社區爲依託,機構爲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對此,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表示,爲滿足養老體系建設需要,目前財政在老齡事業上投入有所增加,下一步應更多發揮市場融資能力,創新融資工具,使得老齡事業發展有更多的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老齡事業發展投融資體系。

  人社部副部長鬍曉義稱,現在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的總結餘量已達到38000多億元,同時還有全國社會保障戰略儲備資金將近9000億元。面對老齡化高峯期的資金平衡需求,應該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加大政府對社會保障領域的投入,同時要探索劃撥國有資產,開徵各種稅收等方式,拓寬社保資金的籌資渠道。要規範社保結餘,積累基金的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

  多方面完善養老保障制度

  國務院參事馬力指出,我國最大的金融債務風險就是養老金。我國現有養老保障制度是現收現付制,政府支付的養老津貼佔89.7%,而美國政府津貼只佔10%多,大量是企業年金。爲使我國養老保障制度持續,唯一的辦法就是改成積累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指出,要構建一個全民共享的養老保障和服務體系。一是普惠,要保證養老保障和服務體系能夠覆蓋城鄉全體居民。二是均等,使全國範圍內不同養老保障標準待遇差距逐步縮小。“養老保障第一要兜底線,第二保基本,但是下一步更重要的是促公平,不同養老保險之間的繳費待遇差距非常大。對此,應改變城鄉分治的制度安排,形成城鄉一體制度框架,社會保險權益在城鄉之間順暢地轉移接續。”

  胡曉義表示,大力發展多層次社會保障,搞好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與城鄉低保、醫療救助等政策的銜接,實施更有利的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用人單位對勞動力建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探索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落實大病保險的政策措施。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摘自中證網 2013-11-04)
【關閉窗口】

 相關文章

Article
·現貨局部走高 甲醇延續反彈
·9月央行外匯佔款大增2682億 創5個月新高
·中國工商銀行私人銀行專屬全權委託資產管理人民幣理財產品2013年第F2期(PBZP13F2)成立報告
·中國工商銀行私人銀行專屬全權委託資產管理人民幣理財產品2013年第C5期(PBZP13C5)成立報告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