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3日 10:32 5月21日,國家發改委公佈了首批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運營的示範項目,明確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建設及營運。 這80個項目涵蓋鐵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重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工程,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等方面。其中,能源項目佔了六成,三成爲交通基礎設施項目。 發改委特別強調,要努力把這些項目建成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營運的樣板工程。並表示,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實施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的示範項目是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優化投資結構、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事實上,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運營的示範項目清單的發佈,是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的政策細化,至少在兩個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是清單發佈將有力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推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進入一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質、過去以政府資金和國企投資爲主導領域。從歷史上看,爲鼓勵民間投資,早在2005年,國務院就發佈《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俗稱“老36條”;五年後,國務院再次發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新36條”;此次首批80個項目清單的發佈,更是將過去大多停留在政策指導層面的宏觀措施細化到了具體項目,並將鼓勵民資進入的方式、路徑、模式都進行了明確,充分表明了中央政府對激活和引導民間投資的重視和決心。 二是項目清單發佈將有力推動擴內需、穩增長的宏觀政策效果。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4%,爲近20個季度以來的新低,雖然仍處在合理增長區間內,但整體看,加重了未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難度。如何確保擴內需、穩增長的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增長短期難有明顯作用,外需拉動受限於低迷複雜的國際環境,而擴大投資則成爲穩增長的最有效措施。80個項目清單發佈,表明中央政府對引入社會資本擴大投資從而拉動增長寄予厚望。 實際上,這一舉措在更深層次上表明瞭本屆中央政府調控宏觀經濟政策的理念轉變——在出臺經濟刺激政策,解決投資資金來源的問題上,不再走政府主導投資的老路,開始將投資主體逐漸由政府向民資轉變,從而有力激發市場投資活力,優化投資結構,發揮企業的自主決策能力,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避免因盲目投資而加劇的產能過剩和經濟結構扭曲,將市場可以完成的逐漸交還給市場,而政府則更多地承擔監管者的角色。 李克強總理曾表示,讓企業擁有投資自主權,是處理好市場與政府關係的必然要求,也是發揮投資關鍵作用、以結構改革推動結構調整、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舉措。從這個意義上看,首批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運營的示範項目或將只是一個開始,打破國企壟斷,鼓勵社會資本平等參與投資的政策措施和具體項目還將緊隨其後密集發佈,民間資本將迎來更大的市場舞臺。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3)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