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6日 09:20 昨日發佈的央行數據顯示,金融機構4月新增外匯佔款1169.21億元,環比大降38%,餘額爲295021.13億元。 截至4月份,中國外匯佔款已經連續第9個月呈正增長。但4月末財政性存款較上月增加5621.12億元,4月市場因此減少的流動性約4452億元,資金或有消退的態勢。 人民幣貶值購匯需求減 4月新增外匯佔款較3月份的1892億元大降38%,去年同期,新增外匯佔款爲2944億元,分析認爲,今年以來,全口徑外匯佔款急劇減少,表明在人民幣貶值的背景下,企業傾向於保留更多外匯,使得央行和國有銀行購匯的需求減少,此趨勢預計將延續。 4月以來,市場上的人民幣貶值預期明顯擡升。從歷史經驗看,這往往對應着外部流動性來源的下降,央行主動投放貨幣的必要性則相應提升。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結合當前經濟和流動性整體環境來看,預計外匯佔款出現持續顯著負增長的概率較小。 熱錢消退流動性由鬆變緊 數據還顯示,4月末財政性存款餘額爲36684.43億元,較上月增加5621.12億元。結合當月外匯佔款的變動計算,4月市場因此減少的流動性約4452億元,分析認爲,資金有消退的態勢,市場流動性較此前緊張。 近期,外匯佔款與央行“降準”之間的關係成爲近期熱點。此前,國家外管局原局長吳曉靈曾表示央行“降準”障礙之一是外匯佔款過大。 吳曉靈稱,因中國外匯佔款數額巨大,一旦降準釋放的頭寸會對市場產生較大沖擊,所以中央銀行不會輕易全面調整存款準備金率。 吳曉靈稱,“因而我們在考慮央行要不要出臺存款準備金率時應該看外匯佔款的多和少。”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6)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