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7日 09:24 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今年上半年各地的經濟數字將發佈。 21世紀宏觀研究院在對今年一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測算髮現,一季度中部地區的區域發展指數位居全國前列,東部和中部地區個別省份下行壓力比較大。 21世紀宏觀研究院對於區域發展指數採取5類數據加權的方式,其中工業增加值佔30%的權重,全社會投資佔10%的權重,另外全社會商品零售額、第三產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分別佔據20%的權重。 根據上述算法測算,今年一季度區域發展指數最高的是湖北,達到28.4%,其次是新疆。貴州和重慶位居第四、第五名。前十名中,中部地區省份佔了5名。除了湖北外,河南、湖南、江西、安徽分別位居該指數的第六、第七、第九、第十名。 一季度21區域發展指數排行最低的是黑龍江,目前該省指數只有4.32%,此外,吉林位居倒數第五。反映出一季度東北經濟景氣度較低。 一季度黑龍江、山西、河北經濟增速全國墊底,也與21區域發展指數反映的趨勢吻合。 中部省份領先 根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的測算,一季度中部6省的21區域發展指數爲24.26%,位居全國四大板塊之首,大大高於東部的20.44%,西部的22.78%,東北的13.8%。 21區域發展指數低於10%視爲區域景氣度趨冷。按此看,東北地區爲全國唯一趨冷的地區,東部則接近趨冷的狀態。 中部地區一季度發展指數最高,這與投資和收入增長較快有關。其中湖北、河南、江西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長較好,其中,湖北的公共財政收入一季度達到21.4%,位居全國第一。同時三省的工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也比較穩定。 西部地區在2013年的工業增速、經濟增速位居全國4大板塊之首,但是今年一季度增速則有所放慢。一季度西部不少省份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在5%-10%之間,這包括雲南、寧夏,四川、甘肅、內蒙古。 此外上述地區的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也趨冷,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爲4%-8%之間。 一季度21區域發展指數顯示,全國有12個省份位於景氣度趨冷或過冷狀態。其中東部有北京和上海、浙江。中部有山西,東北有黑龍江、吉林。西部有內蒙古、廣西、雲南、甘肅、寧夏。這反映出整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東部的北京、浙江、上海人均GDP較高,其指數處於趨冷區間與房地產和汽車限購等因素有關。一季度北京、上海的全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速在5%-10%之間,今年一季度啓動汽車限購的天津甚至低於5%。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27)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