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黃河經濟圈尷尬:一河難串九省區
 
  
    2014年06月03日 07:34
    
      
      中國流域新引擎·黃河經濟圈
      
      與長江、珠江經濟帶相比,“母親河”黃河流域的經濟潛力仍有待發掘。
      黃河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里,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區,其中多個省份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省份重合。2013年,這9個省區的GDP總和約17萬億元,佔到全國經濟總量的約27%,經濟潛力巨大。
      但業內專家認爲,黃河流域要想形成經濟帶,首先要解決無舟楫之便、無龍頭城市,以及產業轉型等難題。
      區域經濟發展引擎
      在這9個省區中,四川基本上可以忽略,因爲它從傳統意義上屬於長江流域。其餘8個省區,經濟強弱差異巨大。
      山東是這一流域的“老大”,去年該省GDP達54684億元,多年來位居全國第三位。青海是“小老弟”,去年GDP2101億元,同山東17個地級市相比也只能排在14位。
      山東不僅經濟總量遠超其他省區,還擁有兩個國家級戰略規劃區: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半島藍色經濟區。山東能給其他省份提供出海口,而其他省份則提供給山東能源和資源。
      日前,山東省發改委宣佈,將在2017年之前再建3條外電入魯通道,分別涉及到內蒙古、山西、陝西等省區,這將有效促進當地經濟增長。以鄂爾多斯市爲例,因爲煤炭開發,該市過去多年GDP增長位居內蒙古第一位,現在卻跌至倒數第一位。內蒙古也曾高居全國經濟增長第一位,增速高達15%以上,但去年增速僅9.0%。
      對山東來說,沿黃各市除了省會濟南之外,都是欠發達地區,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給這一地區發展帶來了契機。黃河三角洲擁有大量閒置土地,是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黃河三角洲區域內現擁有800多萬畝未利用土地,另有淺海面積近1500萬畝。受黃河衝擊影響,土地後備資源還在以每年1.5萬畝的速度增加。
      河南則是中原經濟區的主要省份。這一經濟區的功能定位是,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區域性的科技創新中心。
      河南省省長謝伏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河南今後要大力發展高成長性製造業。圍繞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家居、食品、服飾服裝等高成長性製造業,重點抓好1000個基地型、龍頭型項目建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培育壯大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460個產業創新發展重大項目。
      “名企入陝”則讓陝西嚐到了甜頭,尤其是三星項目的落戶。根據陝西省省長婁勤儉所作的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三星項目將帶動59家相關企業在陝西落戶,三星芯片封裝測試、三星電子信息研究院、強生供應鏈基地、微軟創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
      去年,陝西省全年引進內資418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6.8億美元,分別增長20.6%和25.3%,“窪地”積聚效應正在顯現。
      一河難串九省區
      不過,沿黃9省區幾乎面臨着一些同樣的問題,工業結構偏重、環境承載力有限等。產業結構轉型是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如何轉型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從山東一路向西,沿黃各省區的經濟特徵正好反映了全國東中西部的態勢。山東雖然經濟體量很大,但大而不強,工業結構偏重、服務業不強、企業創新活力不足。
      河南省最近幾年保持較高增速,2005年GDP突破1萬億元,2013年突破了3萬億元,達到3.2萬億元。但粗放型發展方式沒有根本扭轉,科技創新能力弱、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小。
      山西、內蒙古則嚴重依賴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這幾年煤炭產業形勢不好,經濟運行面臨壓力和困難。寧夏、甘肅、青海等省區也同樣面臨着環境承載力有限、工業產業結構單一、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等諸多問題。
      此外,9省區之間的經濟合作機制非常匱乏。有專家分析,原因有二:一是黃河流域城市的協調發展,受到行政壁壘的制約。黃河流域各有關省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協作機制,導致黃河沿線城市之間各自爲政、獨立發展的問題比較嚴重,城市之間產業協作、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受到制約。尤其是城市功能分工、協調發展的機制尚未形成。二是黃河流域城市的發展軟環境總體較差,投資發展的市場環境、人文環境、政策環境都存在許多亟待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黃河航運不足也是其中很重要一個因素。和長江、珠江流域不同,黃河整體通航條件較差,港口、碼頭建設不足,無舟楫之便,導致黃河流域9省區的經濟形態很難串成一條鏈。
      其實,早在2009年,沿黃9個省區就曾簽署一個關於黃河通航的“協議”,具體目標是:2015年攻克通航技術難關,建成港口碼頭;2020年黃河甘肅段區段通航,能夠行駛300噸級船舶;2025年甘、寧、蒙三省(區)區域通航;2030年沿黃九省(區)黃河蘭州以下全線通航,通行300~500噸級船舶、船隊,實現通航達海目標。
      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山東相關部門獲悉,起碼在山東,黃河通航並無時間表。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03)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