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5日 06:47 4月18日,第二屆國際橄欖油高峯論壇在京召開。在國際橄欖理事會油脂化學委員會主席康特,中科院外籍院士、豐益首席科學家蔡南海,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主任張堅,揚州大學教授周曉燕等中外專家的見證下,由歐麗薇蘭國際橄欖理事會公佈實驗室與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聯手打造的中國首個《中國市場橄欖油與消費者健康及使用需求聯合調研報告》出爐。 六成人脂肪超標 餐桌油急需“轉型” 在論壇上,張堅一針見血地指出,近年來我國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流行狀況日益嚴重。大量研究表明,慢性疾病的流行與膳食結構的改變密切相關。中國居民營養監測數據顯示,有65%的城市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超過20%~30%推薦量的上限,爲多種“富貴病”的流行埋下隱患。 從2005年起,中國成爲全球食用油消費量最多的國家,到2012年消費總量已經達到3000萬噸。烹飪用油,幾乎是中國居民家家戶戶每頓飯的餐桌必需品,也是倡導健康膳食營養理念的最佳突破口。橄欖油被譽爲“液體黃金”,是國際上公認的健康油種。作爲中國首個獲國際橄欖理事會(IOC)認證的實驗室,歐麗薇蘭國際橄欖理事會(IOC)公佈實驗室敏銳地觀察到這一點,並積極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合作,在全國開展“中國市場橄欖油消費者健康及使用需求聯合調研”和“橄欖油營養與健康推動”專項調研與分析,以促進橄欖油在中國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應用。 地中海膳食取經 多樣化均衡營養 張堅介紹說,本次調研引入國際先進的橄欖油檢測標準與方法,分析了中國近十年來的權威營養報告,同時結合全國9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實地考察,確保結果的權威性、專業性及客觀性。根據調研結果,結合歐麗薇蘭IOC公佈實驗室的指導意見,並充分借鑑地中海膳食營養改善方面的經驗,建議國人增加單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可用適量橄欖油替換部分日常其他食用油,以促進膳食結構平衡,減少慢病發生。 張堅強調,這一方面有利於植物油消費多樣化,有助於控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促進膳食脂肪酸攝入平衡;另一方面有益於增加橄欖多酚等活性物質的攝入,減少過度氧化應激帶來的損傷。蔡南海表示,近20年來,以橄欖油爲主導的地中海膳食,對超重、高血壓、高血糖等問題的預防和改善起到重要作用。針對我國城鄉居民普遍攝入亞油酸過高的具體情況,有意識地在日常膳食增加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有益於促進國民體質健康的提升。橄欖油含有80%左右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同時含有豐富的橄欖多酚、角鯊烯、維生素E等植物活性物質。 康特讚許地說,歐麗薇蘭IOC認證實驗室以實際行動,證明科研、檢測等各項能力均達世界一流水平,促進了橄欖油國際標準在中國的落地實施,推動了國民食用油消費升級。 歐麗薇蘭創橄欖油經典菜 好味道中國製作 爲了幫助人們接受這一健康新理念,體驗橄欖油烹製食品的魅力,國內橄欖油知名品牌歐麗薇蘭率先嚐試,聯合中國烹飪大師周曉燕,研發並推出了三道以特別初榨橄欖油烹製的經典佳餚:橄欖油紅茶鴨、橄欖油清蒸魚及橄欖油小米八寶飯。 對此,歐麗薇蘭總經理陳波指出,目前多數國人對橄欖油的認知還停留在只適合做涼拌菜的層面上。事實上,橄欖油在高溫時化學結構仍能保持穩定,並可在食物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保護食物的營養成分免遭破壞、防止食物吸收過多脂肪,適合用在高溫短時烹飪的中國菜。比如橄欖油紅茶鴨,橄欖油特殊的香味可與食材的香味相互補充,不僅香味更加濃郁、豐富,特級初榨橄欖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控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保證脂肪酸平衡,稱得上健康美味兼顧的“中國好味道”。希望藉助這些經典菜,幫助國人轉變觀點,提升橄欖油的消費比例,推動橄欖油行業的品質創新,促進中國橄欖油產業的快速發展。 論壇上,分衆傳媒創始人江南春、鳳凰衛視女主播沈星也現身亮相,以實際行動號召國人關注膳食健康。他們呼籲,爲了自己和身邊人的健康,應及早重視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平時多食用橄欖油、堅果油等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品,積極預防慢性病。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5)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