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金融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接軌爲何這麼難
 
  
    2014年06月14日 15:54
    
      
      “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兩年內將與國際接軌”,這樣的消息,相信會讓很多人感慨唏噓。
      國家衛計委食品司司長蘇志日前是這樣表述的——根據計劃,要通過2014~2015年兩年的努力,使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框架、原則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基本一致,主要食品安全指標設置和控制要求符合國際通行做法並適應中國膳食結構和食品產業國情。
      等了好久,終於等來了一個時間表。儘管也想對這樣的消息點個贊,但內心還是覺得,儘管兩年不算太久,但對食品安全的監管來說,更應該只爭朝夕。更何況,爲了這個“與國際接軌”,民意早就苦苦訴求很多年了。
      從這個意義講,即便是在兩年以後,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能夠順利與國際接軌,現在給人的感覺也有點太悲摧了。它意味着,在食品安全標準方面,咱們與國際標準的距離太遠了,我們支付的代價太大了,接下來需要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去奮起直追了。
      事實上,此前也有數據表明,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僅兩成接軌國際。由此,不禁要問,中國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接軌爲何就這麼難呢?
      說白了,也就是我們的標準是被利益捆綁的,是被權力操控的,民意在推動食品安全標準建設方面,失去起碼的話語權。
      這些年,食品安全危機頻繁爆發,很多還都是來自著名企業。在食品業產值佔據GDP相當大比重的情況下,在地方政府追求政績維護形象的語境下,食品出了事後,不論是企業還是地方政府,在危機公關方面,拿“標準”來敷衍民意,已經成爲慣常手段。
      且不去說那些資本與權力輕易就能製造的“地方標準”是多麼不合理,即便是一些企業扛出的所謂“國家標準”,很多時候也屬於“問題標準”。一個最起碼的常識就是,在食品安全標準方面,不能底線太低,否則,那樣的標準就是沒標準。
      比如,我國允許的“農殘”量要高出美國數倍,有危害的“植物奶油”在我國沒有強制性的限量標準,出現諸如此類的“問題標準”,難道是中國人的腸胃要比外國人有更強的抵抗能力嗎?
      這種“低標準”不僅成爲敷衍民意的手段,給消費維權也製造了巨大的陷阱。而且,也正是因爲很多食品的“國家標準”極其落後,導致企業不去通過產品創新與有效監管來提高食品的安全和質量,反而,這種“低標準”還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
      最糟糕的是,我們在“國家標準”上很不爭氣,還讓很多外資企業對中國消費者選擇“低國民待遇”的做法。
      舉兩個事例。瑞典的卡羅林斯卡研究院曾發表研究報告,直指雀巢等知名品牌嬰兒食品中含有砷、鎘、鉛等重金屬,嬰兒每日進食兩次雀巢米糊等食品,砷吸入量會較餵母乳高50倍,鎘吸入量高150倍,鉛吸入量高8倍。這事曾引起歐盟委員會官員的高度重視,當時召開緊急會議來及時提醒消費者。結果,中國疾控中心的迴應是,該類產品重金屬含量並未超過“中國標準”。
      還有一個事例是,美國媒體曾報道,快餐業巨頭麥當勞出售的麥樂雞含有玩具泥膠的化學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從石油中提取的特丁基對苯二酚,引發恐慌情緒。然而,中國相關部門發佈通報稱,相關物質的含量也沒有超過“中國標準”。
      從這些情況不難看出,因爲那些所謂的“國家標準”,中國一些政府部門在食品安全方面顯得過於太淡定了,中國食品企業在追求質量與安全方面也無須去支付更大的成本。這樣的代價,也就是在拿民衆的健康安全不當回事。
      在食品安全標準上總是落後於人,對於中國食品企業來說,完全就是“自廢武功”“自毀長城”。在中國民衆爲糟糕的食品安全標準支付巨大代價以後,現在總算要奮起直追了。要想用兩年時間來與國際接軌,接下來註定要面對更加艱難的利益博弈,如何擺脫資本的捆綁,來讓相關標準與市場發展實現良性磨合;如何讓多達千項的標準化體系的認證既講科學又有效率,這些都在考驗政府部門的能力與責任。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4)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