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8日 04:27 近日,隨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韓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及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與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尹相直在首爾舉行了部長級會談,商定加速中韓自貿協定談判。 尹相直提議中韓兩國在顯示器領域加強對話,同時希望中國工信部爲兩國簽訂高水平的中韓自貿協定予以積極支持。 韓國LG經濟研究院院長韓洪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由於韓國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特點,韓國一直把中國看成是第二個國內市場,因此非常希望儘快與中國達成中韓自貿協定。 韓國政府重視FTA 在2003年之前,WTO多邊貿易體制在全球貿易中居主導地位。2003年之後,多哈回合談判受阻,區域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興起。 “這些區域間自由貿易協定的貿易量佔全球貿易量的50%以上,而韓國2012年的自由貿易協定貿易額只佔其貿易總額的35%。”韓洪錫說,也因此,韓國從2003年開始,將大力推進國家間FTA列爲國家外交戰略。 而選擇國家的標準,韓國首先考慮經濟上的重要性,也會考慮政治和外交意義,“當然還考慮對方對同韓國建立FTA的重視程度。”韓洪錫說。 韓國選擇建立FTA的對象將以大的發達國家經濟區、新興市場國家和資源富國爲主,並且分短期和長期戰略,同多個國家同時進行FTA協商。 值得一提的是,現任韓國總統朴槿惠自2013年3月就任後,對韓國負責對外經貿(含FTA協商)機構進行了專業化改革。改組了專門負責對外經濟關係的此前金大中政府設立的外交通商部下面的通商交涉本部,將外交通商部迴歸爲外交部專司外交,而將原來管產業政策的產業資源部擴大爲產業通商資源部,將關聯的機構、人員和機能集中到新機構。 此次負責部長級會見、簽訂兩國部級之間產業合作諒解備忘錄並討論中韓自貿協定進展事宜的尹相直,正是新機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一把手。 目前,韓國已經並簽訂和實施的FTA共有9個,包括與美國和歐盟的自貿協定。正在協商中的有7個,其有包括跟中國的自貿協定在內的5個FTA立足於東亞地區經貿投資。 凸顯中國重要性 韓國狹窄的國內市場決定了其在發展任何產業時都注重開闢國際市場,以確保市場競爭力。 也正是因爲此,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韓國大力推進海外直接投資,尤其抓住了中韓建交的機會,加速本國產業升級。 目前,中國是韓國最大的海外投資國。截至2013年9月,韓國累計對外投資企業爲5.6萬家,僅中國就佔約一半,達到2.5萬家,位居第二的美國有1.1萬家韓國企業。在累計2319億美元海外投資額中,中國(含香港地區)爲578億美元,第二位的美國爲450億美元。 韓洪錫介紹,韓國對華投資中,大中小型企業都有,過去以外向型投資爲主,製造業居多,服務業較少,投資額最多的前三位省份爲江蘇、山東、北京,多集中在沿海地區,但是最近幾年對外製造業投資開始轉向陝西和重慶,韓國國內開始逐步發展服務業。 而對中國出口的貿易順差,於韓國而言至關重要。 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韓國貿易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韓國向中國(含香港地區)的出口額達到1669億美元,進口808億美元,順差額達840億美元。 自1992年至2012年的20年間,韓國對中國出口鋼鐵、造船、電子產品、手機及面板等,順差累計爲6125億美元。跟美國的順差累計才爲1112億美元。而這20年間,韓國跟日本的貿易逆差達3074億美元。 韓國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原油、煤炭和鐵礦石等都全部依賴進口。也因此,韓國貿易逆差國家爲沙特、日本、卡塔爾、科威特和澳洲等。 “如果沒有跟中國貿易的順差,那根本進口不了沙特的石油、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和日本的技術和機械設備。”韓洪錫說。 從這個角度來說,韓國對於與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的迫切度可見一斑。 一位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吐露,在兩國政府高層如此重視的情況下,中韓FTA最快有望今年達成。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08)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