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6日 14:08 青島西海岸新區近日獲批,成爲今年以來繼陝西西鹹新區、貴州貴安新區之後獲批的第三個新區,也是全國第九個國家級新區。與以往批覆設立的新區有所不同,青島西海岸新區主打海洋經濟,明確定位爲“四區一基地”,即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意在探索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新路徑。 從沿海開放到中西部開發,從陸域經濟到海域經濟,國家經濟戰略逐漸向海洋經濟延伸,各種生產要素加速向海洋集聚。依託區位條件、科技人才、海洋資源等綜合優勢,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爲國家推進陸海統籌、城鄉一體、軍民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 區域優勢 青島西海岸新區位於膠州灣西岸,包括青島市黃島區全部行政區域,其中陸域面積約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批覆》,青島西海岸新區要以海洋經濟發展爲主題,服務於青島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的發展定位,把建設青島西海岸新區作爲全面實施海洋戰略、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舉措,爲促進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率先轉型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發揮積極作用。 “青島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龍頭城市,被譽爲嵌在膠東半島上的明珠,這些年都在打造海洋領域的‘藍色硅谷’。而西海岸具有不錯的區位條件和海洋科技優勢,是青島乃至山東經濟發展新亮點。”山東財經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華在接受新金融記者採訪時表示,青島西海岸新區處於京津冀都市圈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中間地帶,是沿黃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及亞歐大陸橋東部重要端點;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具有輻射內陸、連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戰略區位優勢。 一直以來,青島的海洋科研實力較爲突出:一方面擁有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深海基地等知名海洋科研機構;另一方面,69%的全國海洋專業兩院院士、30%的高級海洋專業人才紮根青島,包攬了“十五”以來國家“863”、“973”計劃中五成以上的海洋科研項目。這些都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發展的強大後盾。 優化結構 作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批覆並不讓人感到意外。早在2011年,國務院批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便明確提出規劃建設青島西海岸新區。去年,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呈報《關於申請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的請示》、《青島西海岸新區規劃建設總體方案》等文件。經過討論並徵求國家相關部委的意見,青島西海岸新區最終落地。 海洋經濟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的一大特色。目前新區以港口航運、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船舶、機械等產業爲主,是國內重要的海洋產業集聚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實現海洋經濟增加值494億元,佔青島市海洋經濟增加值的37.5%,佔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爲21.8%。 “2013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實現生產總值2266億元,佔青島市的28.3%;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萬美元,在全國已經批覆的9個國家級新區中,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經濟總量排在第三位,僅次於天津濱海新區和上海浦東新區。”青島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到2020年,青島西海岸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6000億元,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左右。 儘管如此,在青島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同時,產業結構仍需提升。山東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認爲,青島西海岸新區在先進製造業、海洋裝備製造業領域發展很快,但現代服務業和海上運輸服務業依然不足。新區海洋經濟存在許多比較低端、落後的產業,產業鏈仍需往更高端的領域延伸,其中海洋精工產業、深遠海戰略開發空間很大。 在山東社科院副院長鄭貴斌看來,海洋開發具有技術水平高、風險大等特點,比如海洋工程裝備必須有高強度的耐腐蝕性,同時對環境污染、能源消耗也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因而科技創新非常重要。“目前國內海洋產業技術水平與國外差距較大,青島西海岸新區明確定位爲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等發展方向後,可先行先試,處理好體制機制問題,積極在產業升級、深遠海開發、科技創新等方面探索突破,逐步成爲國家海洋戰略的重要支撐。”鄭貴斌說。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6)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