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金融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集體建設用地年租制 租金3-5年調整一次
 
  
    2014年07月08日 07:39
    
      國土部關注宜興“長租短約”土地流轉模式:集體建設用地年租制租金3-5年調整一次
      江蘇省宜興市的“集體建設用地年租制”受到國土部的關注。7月3日起,國土資源部官網持續在頭條刊發了關於宜興的調查文章。
      所謂“長租短約”,就是由村集體與用地單位簽訂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用地單位每年支付給村集體租金。宜興的做法爲,由國土部門、農村集體土地組織、土地使用者在合同中約定租期、租金則由市政府公佈指導價,各鄉鎮根據地域調整。
      “租賃期內,租金每隔3-5年作出調整,調整幅度在20%以內。”宜興市國土系統人士對此透露。
      據統計,近年來,隨着蘇南一帶經濟的發展,對於土地的需求量激增,租金也水漲船高。目前,宜興市每年收繳的集體土地年租金都超過了1億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位於宜興市萬石鎮南漕村有不少民營小微企業,由於發展需要大量建設用地,而經過多輪調整,當地的土地租賃價格標準爲4000元/畝,其中10%直接分配給農民個人。而在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規模更大的高塍村,農戶分享到集體土地年租金總量的近30%。
      兼顧雙方土地權益
      宜興所屬的江蘇無錫市,由於工業發達,用地一直頗爲緊張。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無錫市國土局獲悉,目前無錫的土地開發強度已達31%,遠高於江蘇全省的20.8%。
      同時,基本農田保護的紅線不能逾越。據無錫市政府制定的目前正在意見徵求階段的《關於全面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的實施意見》顯示,到2020年,無錫要確保全市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64.82萬畝數量不減少。
      5月底,無錫市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也提出:“十二五”期間使用存量建設用地比例需達60%以上,一般產業項目用地原則上通過盤活存量用地來解決,以確保城市發展用地需求。
      如何盤活存量用地,宜興的“長租短約”爲此提供了很好的樣本。一來既沒有讓農民失去土地所有權,又能長期分享土地收益,還能隨行就市“漲價”。而對於有長期投資建設需求的企業來說,可持續的用地,才能保證穩定的生產的關鍵。
      南京大學國土資源與旅遊學系副教授陳志剛認爲,長租短約這種模式,則是兼顧了流轉雙方的土地權益,不僅確保了土地使用者擁有長期穩定的土地使用權,也保障了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增值收益。
      位於宜興市萬石鎮南漕村的宏博潔具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租賃地的企業。2003年以來,公司按照每年每平方米6元的價格租賃村集體土地。到了2013年,實現利稅1800多萬元2,已經是江蘇省一家生產清潔用品的大型出口企業。
      隨着年租制在宜興全市的推廣,土地年租金已成爲鎮財政特別是集體經濟組織收入的主要來源。
      以南漕村爲例,該村共租賃給100多家企業集體建設土地1200畝,2013年租金收入450萬元左右,佔村集體收入近八成,這些資金用於村裏搭橋修路、新農村建設、村民發放福利等等。
      實現集體土地資產保值增值
      宜興市地處滬寧杭三角中心,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其鄉鎮工業發展就已走在全國前列,這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市場的發育培育了土壤。
      “宜興農村集體與用地者實行‘長租短約’,通過這種方式盤活了集體建設用地,實現了集體土地資產的保值增值,不僅讓集體經濟組織的腰包鼓起來,也給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創造了有利條件。”無錫市國土系統人士對此表示。
      對於無錫而言,由於當地人口持續增長等原因,無錫建設用地已接近規劃用地控制紅線。另一方面,全市土地後備資源稀缺,未利用土地面積中99%爲太湖、河流水面及荒草地等不可開發用地。
      “更重要的是,中央將逐步調減東部地區新增建設用地供應,除生活用地外,原則上不再安排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的新增建設用地。這意味着今後土地指標控制會越來越嚴,所以節約集約用地力度只能不斷加大,宜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無錫市國土系統人士表示。
      南京大學國土資源與旅遊學系副教授陳志剛表示,宜興的經驗是自發探索而成,而觀察這個個案也可得出,地方有地方的特色,國家層面出臺一種固定模式的流轉制度,很難做到普適性,而由地方在國家政策框架下,自發探索適宜的流轉模式,或許是一條可行之路。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08)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