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7日 13:28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鐵路投資又一次被賦予“拉動內需、促進增長”的重任。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訪非洲推廣高鐵,到鐵總今年三度調增鐵路投資總額,以及地方謀劃建設多條城際鐵路……種種跡象表明,在經歷了三年的“小步慢走”後,今年鐵路建設投資將迎來一個新的元年,這也將緩解目前鋼鐵、水泥等相關產業產能過剩問題。 對外:第三波高鐵外交刮向非洲 “高鐵外交”被外界解讀爲李克強首訪非洲的一抹亮色。在訪非期間,李克強不忘推銷中國高鐵,提出中國將積極參與非洲公路、鐵路等項目建設,還倡議在非洲設立高速鐵路研發中心。 這也是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第三次展開“高鐵外交”。早在去年底,李克強先後在泰國、東歐國家訪問時大力推介中國高鐵,至此,中國高鐵佈局逐漸邁向全球。對於此次非洲高鐵外交,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認爲,由國家領導人推銷中國高鐵,將加快中國鐵路走出去步伐。而非洲大宗商品運輸需要鐵路建設,這將更好地促進雙方國際貿易的合作。 對內:全國地方鐵路投資大擴容 繼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政策措施後,近期有媒體曝出鐵總第三次調增了今年鐵路投資總額,達到8000億元以上,比最早提出的6300億元增加了近2000億元,增速爲歷史罕見。 不僅如此,地方也在加大鐵路投資力度。山東、湖北、黑龍江等地推出了多條城際鐵路建設計劃,比如山東城際軌道交通網將涵蓋省內17市,里程達到3753公里。 鐵路專家、同濟大學教授孫章認爲,相對於我國的地域和人口規模,當前我國的鐵路總量遠遠不夠,所以鐵路投資加碼是符合需求的,但鐵路投資應該更多用於稀缺的領域和地區。 影響:成爲撬動內需重要槓桿 今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不減,一季度經濟增長7.4%,創下2012年四季度以來的新低,外貿、消費萎靡不振,房地產等傳統的投資主力行業也開始增長乏力,鐵路建設繼2008年之後,重新被寄予穩增長的重任。 在陳及看來,鐵路建設屬於長期投資,雖然回收期較長,但是起到的社會經濟效益非常廣泛。通過大規模鐵路建設,能夠消化目前過剩的鋼鐵、水泥、建材、通訊等產能,它還能起到穩增長、促就業的作用,成爲撬動內需的重要槓桿。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07)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