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2日 10:50 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總編審朱幼平著文指出,當前,我國金融領域的風險有加速態勢,突出表現在流動性過多、同業業務和非標業務膨脹、影子銀行爆發、地方政府債務兌付高峯、產能過剩、房地產拐點等方面。在此局面下,如何化解金融領域的風險,特別是要避免出現不可逆轉的系統性風險,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 針對當前問題,文章建議,未來在防範金融風險方面要遵循四大策略,即總量上要控制、結構上要優化、價格上要合理、效率上要改進。一是要出臺化解風險的舉措,比如清理產能過剩行業信貸、銀行表外業務、非標業務等;二是出臺有利於化解風險的改革措施,而審慎推出風險較大的改革措施。 具體而言,一要充分認識和保持我國金融體制在防範風險上的優勢。爲了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我國金融改革正在有意識地縮減政府作用,更多地引入市場機制;同時,不斷學習和借鑑西方國家成熟的金融經驗和模式。金融體系的根本價值在於穩定,我們要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體制自信。 二要正確把握金融改革、發展和安全運行的平衡。既要穩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也要不斷推進金融業的發展,但步子邁得要實要穩。一方面,要加大金融防範意識,將更多精力分配到金融風險的防控上;另一方面,金融發展要控制節奏,把握好改革的時間窗口,措施出臺要有審慎態度,更多考慮市場能夠承受的程度。重點是消化前期舉措,不急於出臺新舉措。 三要打破剛性兌付,探索替代傳統總量調控而用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新思路。消化金融風險是慢功出細活,要潤物細無聲地逐步解決問題,切記一蹴而就。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2)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