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8日 06:24 國家統計局27日上午曬出的2013年各行業平均工資顯示,金融業仍然最“土豪”,而農、林、牧、漁依然最“貧寒”。 暨南大學統計學教授韓兆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國有信息傳輸、信息技術行業包括了移動、聯通、電信這些企業,它們與金融業一樣,都帶有很強的壟斷色彩,進入門檻非常高;農林牧漁進入門檻低,收入也就低。 行業鴻溝仍存 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爲51474元,與2012年的46769元相比,增加了4705元,同比名義增長10.1%。分行業來看,最高與最低行業平均工資之比是3.86,與2012年的3.96相比,儘管差距有所縮小,但鴻溝仍存。 2013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金融業99659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94倍;其次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也超過90926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77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25820元,僅爲全國平均水平的50%。 “99659元還只是全國金融業的平均數,如果算一算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的銀行業人員,收入更高。”在廣東一家股份制銀行小貸部工作的劉霞(化名)說,一般在該行工作三年以上,收入都超過20萬。“對銀行業的很多人來說,在廣州買房還是沒問題的。” 某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負責人張健(化名)告訴記者,儘管目前各種各樣的銀行有數百家上千家,但銀行業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壟斷暴利行業。銀行業的暴利來源於政策保護,強制性的利差是造成暴利的關鍵所在。在實體制造行業苦苦支撐的同時,銀行還時不時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 張健認爲,當一個行業利潤和效益不是來源於創新、改革以及自身效益的提高,而是來源於壟斷的擴大,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例如,近年來,在各地頻繁的水價、電價聽證會中,電網、水務企業一邊享受着壟斷所帶來的高收入、高福利,一邊說成本太高,定價太低。南方某城市一家水務公司人士說,像該公司數千人,很多人進去工作都是“有關係”。 廣東金融學院人口與勞動就業研究所所長何亦名說,行業收入差距肯定存在,有些行業如教育、金融等集中了大量的高學歷人才,人力資本的回報比較高。 “行業差距在各國都存在,很難消除,但要儘量縮小。”何亦名說,要平衡收入差距,一方面要促進就業機會平等,另一方面要強化競爭,限制某些行業由行政壟斷產生的暴利,讓某些暴利行業、企業上繳更多的利潤。 西部增幅最快 不同區域之間的差距和增幅也比較明顯。 數據顯示,2013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列是東部、西部、東北和中部,分別爲58563元、46966元、43438元和42767元;同比名義增長率從高到低依次爲西部11.9%、東北10.7%、東部9.6%和中部6.6%。 在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中,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依次是東部、西部、東北和中部,分別爲35847元、30454元、28737元和27149元;同比名義增長率從高到低依次爲西部16.0%、中部14.3%、東北14.2%和東部13.5%。 從這兩個數據看,西部的增幅均位居榜首。 韓兆洲分析,西部增幅領跑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西部的底子本來就薄,基數比較低;另一方面,近幾年國家對西部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再加上產業西進的加快,西部的經濟增速也普遍快於東部沿海。 與此同時,爲反映單位內部不同崗位間的工資差距情況,2013年國家統計局對工資統計調查制度進行了改進,27日首次發佈了分崗位平均工資數據。調查數據顯示,單位負責人平均工資最高,商業、服務業人員平均工資最低,前者是後者的2.73倍。 從不同行業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爲5.65;建築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爲2.17。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崗位間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爲3.09;中部地區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爲2.23。 這也說明,經濟越發達,崗位之間的收入差距越大。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8)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