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4日 03:29 與外界預期一致,4月份經濟運行數據依舊低迷。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數據顯示,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環比回落0.1個百分點;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707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3%,增速比1~3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9%,環比回落0.3個百分點。 按照慣常思維,經濟低迷時期的調控政策總繞不開“刺激”二字,力度大的稱作“強刺激”,力度小的稱作“微刺激”,如果政策遲遲不出,外界就會質疑爲什麼不“刺激”。當前,有關放鬆總量政策刺激經濟的呼聲很高,有聲音認爲應該適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而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做出迴應:從目前的情況看,宏觀調控要有定力,不會採取所謂大規模刺激政策。 宏觀調控中的戰略定力,來自於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理性判斷。習近平主席近日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新常態”已經成爲重要的經濟學術語,具體到中國經濟,包含有經濟潛在增長能力回落、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等內容。按照決策層的判斷,中國經濟當前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經濟增速換擋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階段,只要不突破下限,應該接受經濟增速適度回落。 經濟回落過程中不應全是悲觀,政府大規模刺激時的旺盛精力轉移到了積極推動轉型升級,動作在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都有體現。以需求端的淨出口爲例,近年來對經濟增長一直是負貢獻,轉型升級壓力最大。可以觀察到,中國高層出訪時很好地扮演了“推銷員”的角色,李克強總理此次非洲之行爲中國高鐵帶來了多個大單,另有諸多工程項目落地。中國商務部門準備將服務貿易作爲出口的戰略重點,一季度服務貿易出口增速達到了14%。 拉動投資是以往刺激經濟的不二法門,投資佔比過高因此廣受詬病。投資領域的結構調整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政府在存在明顯不足的領域加大投資力度,比如鐵路投資數量一再提升,大規模棚戶區改造彌補房地產投資下降的影響,特高壓輸電線路建設破題,城市軌道交通繼續上馬,等等。與此同時,投資主體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市場科學決策有着更大空間。 從供給角度來說,人口的數量紅利已近消失,未來需要挖掘人口的質量紅利。近期有消息稱,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將轉爲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教育的發展有助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也能提升勞動生產率。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4)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