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金融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譚顯榮:期市爲“糧食銀行”保駕護航
 
  
    2014年06月23日 02:59
    
      針對“糧食銀行”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困難,長江期貨總裁譚顯榮昨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爲更好地實現爲“三農”服務的理念,期貨市場應該上市更多合適的期貨品種,設置合適的交割倉庫,以保障“糧食銀行”能夠有效參與期貨市場,與此同時,期貨公司應該從套期保值、風險管理的角度,通過提供專業的研究服務和通道業務,爲“糧食銀行”的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證券報:“糧食銀行”試點開展的現狀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 
      譚顯榮:在政府的大力推廣下,“糧食銀行”試點在全國已經有一定規模,主要的農業省份,諸如山東、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蘇等地都出現了“糧食銀行”,涉及的農產品包括稻穀、小麥、玉米、大豆、菜籽等主要農產品以及一些相應的其他的初級加工產品。“糧食銀行”的出現,解決了儲糧難、賣糧難的問題,提高了糧食存儲的效率,爲我國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國證券報:如何評價“糧食銀行”這一模式,在試點過程中涌現了哪些問題? 
      譚顯榮:“糧食銀行”能夠爲農民、用糧企業、政府及“糧食銀行”經營企業帶來利益。首先,它解決了農民儲糧難的問題;減少了農民的儲糧成本,實質上獲得了更多的儲糧設備、空間等;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儲糧可以獲得利息收入,還可以通過“低存高賣”,獲得市場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其次,“糧食銀行”降低了企業用糧成本,方便糧食加工企業低成本獲得糧食原材料,降低了採購原材料資金壓力,解決了收糧食難的問題,減少了原材料庫存、運輸成本等;最後,“糧食銀行”也爲政府解決了很多難題,這一模式可以調節糧食供需關係、緩解供需矛盾、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維護地方經濟社會穩定和國家糧食安全。 
      但是目前“糧食銀行”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運作不規範,信用較差,吸引農戶存量力度不大,區域性較強,沒有形成規模,糧食運作效益較差,個別“糧食銀行”出現農民擠兌現象。 
      中國證券報:期貨市場在“糧食銀行”的發展中可以發揮哪些作用,期貨公司需要從哪些方面開展創新工作? 
      譚顯榮:對“糧食銀行”而言,糧價波動的風險比較大,同時也存在糧食銷售渠道的問題,期貨市場在這方面可以給它們很多幫助。期貨公司和“糧食銀行”進行對接,通過現貨子公司爲“糧食銀行”進行風險管理和實物交割,很有發展空間。 
      爲更好地實現爲“三農”服務的理念,期貨市場應該推出更多的合適的農產品期貨,期貨公司應該從套期保值、風險管理的角度,通過提供專業的研究服務和通道業務,爲“糧食銀行”的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證券報:“糧食銀行”業務的順利推動需要政府、企業和期貨、銀行、保險等金融體系的共同努力,就如何打通“糧食銀行”業務的各個環節,您有什麼建議? 
      譚顯榮:首先,我們應該在深入調查研究後,上市更多的合適的期貨品種,覆蓋主要的農產品。其次,在交割方面,交易所需要在主要產區設置合適的交割倉庫,交割品的等級設定也需要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保障“糧食銀行”能夠有效參與期貨市場。最後,政府也可以在期貨公司和“糧食銀行”的嫁接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金融機構可以爲相應的期貨公司和“糧食銀行”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對於有效參與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糧食銀行”,在發放貸款方面金融機構應該有所偏向。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23)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