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30日 03:50 近日,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將中國房地產業展望從穩定下調到負面,理由是預計未來12個月住宅房地產銷售增長將大幅放緩,庫存水平較高,以及流動性趨弱,而自2012年11月以來該展望一直是穩定。 與此同時,另兩家評級機構惠譽和標準普爾也對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給出了下行預測和風險提示。標普預期2014年中國房地產業銷售增長將放緩,且開發商的增長前景將出現分化。惠譽則認爲,房地產是短期內中國金融穩定面臨的主要風險。 三大評級機構集體下調中國樓市展望,樓市真到了轉折點了嗎? 筆者注意到,今年4月,國內房企海外融資創近12個月低點,5月以來宣佈發行美元債的內房企發債成本大部分達到了7%以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房企海外發債不但成本降低,而且還能獲得超額認購。龍湖地產本月在港發行規模爲20億元的4年期人民幣優先票據,息率低至6.75%,而且還獲得3倍超額認購。 由此可見,海外投資者並不是完全看空中國房地產市場,對於業務規模較大、財務管理審慎、有良好流動性的龍頭房企,投資者仍然看好,而對一些中小企業則更加謹慎。 實際上,國內的房地產形勢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商品住房成交金額同比2013年下降了9.9%,但比2012年同期仍上升了48.8%。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城鎮化進程仍將持續,消費升級也將帶來巨大的需求。另外,整體房企的資金壓力也沒有2008年大。 筆者認爲,三大評級機構集體下調中國樓市展望是一種警示。目前國內的確有部分城市庫存壓力較大,這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視,放權、去庫存,在堅持穩增長調結構底線不變的前提下,對部分地方政府自行調整限購政策不再幹預。不僅如此,一些房企也在積極應對市場變化,以價換量,並且開始轉變經營思路,尋求可持續發展之路。有理由相信,新一屆政府能夠平衡好經濟增長與房地產的關係,經過這輪正常調整的房地產市場將變得更加平穩。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30)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