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9日 14:35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董鎖成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世界戰略資源寶庫,油氣、有色金屬、煤炭等資源富集;經濟呈現東、中、西三大梯度,國際分工出現高(歐洲發達國家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產業)、中(新興經濟體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制造業)、低(欠發達國家和低收入國家資源及勞動密集型產業)三大階梯,形成“沿海、沿河、沿路”經濟、城市密集帶;其生態環境相互影響,形成自西向東的空中沙塵和污染物輸送通道。 董鎖成認爲,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之間差異性與互補性強。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應遵循科技支撐、規劃統籌,團結互信、合作共贏,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加強溝通、民生先行四個原則;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國際分工新秩序;實施生態文明、區域經濟一體化、交通經濟帶、國際旅遊帶和科技人文合作五個模式;優先開展國際地緣戰略資源合作、生態環境共建、科技文化交流、國際旅遊網絡以及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共同體。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9)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