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3日 05:11 【緣木求魚】只要下決心,打老鼠辦法有的是。 據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基因與老鼠的基因非常相似,相似的程度甚至已經達到驚人或驚鼠的地步,兩者相同的基因竟高達99%!僅僅因爲300條特色基因的不同,人類纔有倖免於淪落入鼠界。這種研究結果,讓人在長舒一口氣的同時,大概也難免有些沮喪,因爲老鼠的形象和名聲實在過於猥瑣,似乎完全不應該與人有什麼摘揀不清的瓜葛。 不過,科學家的研究大抵是錯不了的。除了在基因表現上出奇相似外,在許多行爲舉止上,人鼠之間竟也頗有共通之處。比如,兩者都愛羣居,在族羣裏,個體之間的關係複雜而且微妙,有競爭也有合作,既有溫情脈脈的一面,也絕少不了殘酷血腥的場景。再比如,兩者都很喜歡“佔有”,有的人,買了一套房後想二套,買了二套房後想別墅,掙了100萬後想1000萬,掙了1000萬後想1個億,在孜孜以求、永無止境的勁頭兒上,老鼠也絕對夠得上一個狠角色,與人有得一拼。 養過倉鼠的人都知道,倉鼠不但能吃,而且擅長儲藏。即使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情況下,在大吃的同時,倉鼠們還會拼命把食物搬運到祕密地點小心翼翼地儲藏起來。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每次清洗倉鼠籠子的時候,仍不免會被這些小東西氣到,在籠底的角落裏、鋸末下面,倉鼠們的食物儲量總會給你留下極爲深刻印象。籠子清洗後,重新鋪好鋸末,這些小鼠兒重新回家後,馬上一副惶惶不可終日的樣子,東翻西找,氣性大的,還會發了瘋一樣,在鋸末裏竄來奔去……然後,下一個儲藏季又重新開始。 食物充足的時候尚且如此,食物匱乏的時候,就更變本加厲,如果匱乏的時間長了,就一定會發生鼠相食的鼠間慘劇。大約是遙遠年代的饑荒印記早已深深烙刻在基因深處的原因吧,老鼠們就難免活得很累,活得很可憐,真是“進亦憂退亦憂”,短短的鼠生歲月,幾乎就沒有快樂的時候。當然,這是從人的角度看過去得出的印象,就難免頗有些“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味道在裏面,或許鼠類們就真的有不同於我們的認知吧,沒準,它們就偏偏認爲,偷吃、搬運、貯藏的過程,很是其樂無窮呢! 角度不同、高度不同,看到的東西就一定不同。鼠類的這些習性,在人類看來就很有些可笑;但作爲鼠類的“親戚”,有些人身上也難免沾染上這位“親戚”的嗜好。比如,像鼠類那樣偷吃,像鼠類那樣貪得無厭,像鼠類那樣把“金銀財寶”藏在各種匪夷所思的地方,像鼠類那樣蠅營狗苟、惶惶不可終日……如此看來,也難怪科學家要說人鼠之間確實存在親戚關係了。如果冥冥之中確實有神靈,那麼他眼中的這些人,大約與人眼中的老鼠一樣,也實在是可笑得很。 不過,囿於自身的境界,這種感受,“老鼠們”是不會體會到的,在宿命的支配下,或者說在基因裏的遠古記憶的支配下,他們孜孜不倦地踐行着自己的使命,不捨晝夜,很有些赴湯蹈火、捨我其誰的氣概。如果這種追求不傷及他人、不妨害社會秩序,其他人還真沒資格對這種愛好說三道四,但不幸的是,對私慾的無厭追求,一定會對他人、對社會造成傷害。因此,當這些人沉醉於鼠類的習慣而不能自拔的時候,就需要有人對其當頭棒喝,而不能指望他能人心發現。 中國資本市場自建立始,就存在“老鼠倉”的問題。大約“老鼠倉”的魅力確實大,許多“鼠兒”不但自己樂在其中,發展到最後,甚至拉幫結派起來,嘯聚市場、橫行無忌。其間,雖偶有偷吃的“老鼠”被抓住,但顯然沒產生嚇阻作用,以致一年年下來,“老鼠們”越發地有恃無恐起來。市場發展到今天,再不抓“老鼠”,人在這裏就呆不下去了。而沒有人的參與,發展市場的一切宏圖願景就只能是鏡花水月。 因此,打“老鼠”、深挖“老鼠倉”就一定是大快人心之舉。至於具體的辦法,只要下決心,辦法有的是。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3)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