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經濟波動與經濟增長
 
  
    2014年05月26日 07:35
    
      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是各國都要面對的問題,兩者雖然內涵不同而相互之間的關係卻很緊密。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關鍵時期,如何把控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在本期專欄中,嘉實回報中心將同廣大投資者一起分析探討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的內涵和相互關係,以及它們對中國經濟的特殊意義。 
      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有着明顯不同的內涵。談及經濟增長,我們通常指的是一個國家幾年或更長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所以經濟增長是應用於中長期的概念。例如,談到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並不是因爲它們某一年的GDP增長率很高,而是指1960年代至1980年代整個時期這些經濟體總體上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換言之,將視野放寬到中長期纔是經濟增長的真意,曇花一現式的GDP大躍進絕非經濟增長。而經濟波動通常是應用於短期的概念,一般用以描述經濟體一年,甚至一個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以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爲例,儘管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年均GDP增速達到8%,但也曾在1980這一年有過波動,GDP下降1.49%,出現了其間唯一的一次負增長。因此,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在內涵上有顯著的差異,但與此同時,兩者之間又有密切的聯繫。事實上,在經濟體處於長期增長的過程中,如果對短期波動處理不當,就會造成波動的持續和放大,從而影響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客觀環境不同於以往,經濟波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也有其特殊性。經濟轉型的實質是內生動力和增長路徑的轉變,在此過程中,經濟自身的波動難以避免,但是如果應對失策,將會影響經濟的轉型和增長。 
      聚焦轉型期中國經濟波動的根源,可以歸結爲如下三個方面。其一,經濟轉型是產生波動的主因。產業體系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經濟轉型的必經之路,波動由變化而產生。例如,雖然以傳統制造業爲代表的第二產業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在不斷下降,但截至2014年一季度仍然高達46%。隨着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過程的推進,以及傳統制造業向高端製造業升級的演進,第二產業整體的轉變不可避免,勢必對經濟增速形成階段性的衝擊。其二,出口貿易的不確定性帶來經濟波動。作爲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經濟早已成爲全球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外圍經濟體對“中國製造”的需求變化直接影響中國的出口以至經濟。例如,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14年前4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3.1%,其中出口值同比下降了4.8%,就是經濟減速的一個原因。其三,調整投資造成經濟波動。長期以來,倚賴全面投資是中國地方政府實現GDP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方式。通過擴大投資,不但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和緩解就業壓力,而且能夠取得亮麗的GDP增速。經濟雖然發展了,但也帶來了信貸的急劇擴張,環境的嚴重破壞和產能的大量過剩。透支未來的負面效果日趨嚴重,靠投資拉動經濟的方式必須改變,雖然調整的過程會爲經濟帶來波動,但導向無疑是正確的。 
      由上面的分析可見,中國經濟波動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經濟轉型爲的是可持續發展,如何控制好經濟波動,使得經濟不因此失速,爲調結構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要應對的挑戰。央行在《2014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提出“保持定力,主動作爲”的貨幣政策理念,這裏的“主動作爲”明顯是指政府需要通過更積極的貨幣政策來實現經濟目標,我們認爲政府的財政政策亦復如是。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主動性並非沒有約束。在多年高速增長後,中國的廣義貨幣M2規模已逾百萬億元,實體經濟的槓桿比率也居高不下,所以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主動作爲”的實現方式會以定向調整和定向刺激爲主,而非全局性的大規模刺激政策。 
      綜上所述,經濟波動描述的是短期結果,而經濟增長更偏重長期效應,關注兩者不同內涵,處理好兩者的相互關係將有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於中國來說,控制好經濟波動,爲完成經濟轉型創造條件,對實現經濟的長期增長至關重要。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6)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