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4日 06:37 根據近兩週我們的客戶路演反饋來看,大部分投資者對於基本面的短期回落並不擔心。他們認爲,政策已經明確出現了轉向,並且總理也“拍桌子”說了要保7.5%,那麼即使短期有下行,政策也會不斷加強,直至把經濟也託到7.5%爲止。因此,很多人認爲最近一個季度是“蜜月期”、“吃飯行情”,等宏觀經濟真的企穩之後,反而要當心政策退出。 投資者對“吃飯行情”的預期如此強烈,在於他們對於政策的崇拜與敬畏,認爲只要政策轉向,最後經濟企穩的“結果”便是板上釘釘,而在經濟企穩之前的“過程”就無足輕重了。但我們的觀點有所不同——雖然我們也相信政策放鬆還會不斷加碼,並最終將宏觀經濟穩住,但我們認爲其中的過程將充滿波折,股市的風險期也並未結束。短期來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市場的關注焦點已經從“政策是否轉向”,變爲了“政策是否有效”。5 月中旬以後,高層講話穩增長、基建加碼、定向降準等事件密集出現,這使投資者對於政策轉向放鬆的預期達成一致。市場也經歷了企穩反彈。但是,我們認爲,一旦市場對政策的方向達成了一致,那麼今後的政策放鬆繼續加碼,也只是大家預期之內的事件。接下來,大家會更加關注:出臺了那麼多政策,是否能夠真的托住經濟? 從前兩次政策放鬆週期來看,政策轉向放鬆之後,股市還會繼續尋底。2008年以來,國內經歷了兩輪政策放鬆週期:第一輪是2008年9月到2009年6月;第二輪是2011年11月到2012年12月。並且這兩次政策放鬆週期都有一個共同點——在第一次降準之前,市場都經歷了一波反彈,因爲投資者對於政策放鬆充滿了期待,但是,當放鬆預期最終兌現之後,大家就會轉向關注政策是否有效。而不幸的是,在兩輪政策放鬆週期的上半場,都沒有迅速托住經濟,因此股市也在經歷了短暫反彈之後,再次向下尋底。而股市真正反轉的時間,往往是在投資者已看到經濟已明顯企穩的信號之後。 目前,我們處於“盈利下行週期”疊加“政策放鬆上半場”,談樂觀還爲時尚早。從盈利的角度來看,今年的盈利下行週期纔剛剛開始。而根據歷史經驗,A股在歷史上六輪盈利下行週期中,只有2000年那一次是上漲,其他五次均是熊市。同時,我們又處於政策放鬆週期的“上半場”,由於市場的關注焦點已從“政策是否轉向”變爲“政策是否有效”,如果短期內沒有看到基本面明確企穩的信號,那麼我們認爲市場還將比較疲弱。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24)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