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社科院報告:“滬蘇浙皖”或將成爲世界超級經濟區
 
  
    2014年05月09日 14:28
    
      中國社會科學院9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預測,在未來的中國區域經濟中,一個覆蓋滬、蘇、浙、皖4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一體化世界超級經濟區將出現。報告課題組建議,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和深化“滬蘇浙皖長三角”的一體化,提升其功能定位。 
      這份名爲《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的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編寫。報告對2013年中國兩岸四地294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和289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宜居城市競爭力、宜商城市競爭力進行了實證研究,並對城鎮化戰略格局進行比較。 
      在研究未來中國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時,報告課題組分析,過去三十多年來,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對中國經濟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但作爲中國經濟的龍頭,這一地區在中國和全球的發展格局還應承擔更大的責任。 
      報告設想,在未來的中國區域經濟格局中,一個覆蓋滬、蘇、浙、皖4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一體化的世界超級經濟區,已經開始浮現在北至隴海線,南抵浙南山區,西至京九線,東臨黃海、東海的廣袤空間裏。 
      對於上述判斷,報告從區域擴展和區域深化兩個角度進行了論證。報告指出,從隨着交通基礎設施條件的迅速改善,“滬蘇浙皖”區域內各節點城市到中心城市上海的最短時間距離迅速縮短,長三角以上海爲中心的“兩小時經濟圈”的空間範圍不斷擴大。至2020年,長三角“兩小時經濟圈”將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全境以及安徽除亳州以外的總共4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屆時,所有城市與中心城市上海之間的最短往返通勤時間將控制在4小時之內,能夠實現當日工作往返,長三角將全面邁向‘當日經濟’。”報告課題組指出。 
      此外,以地均GDP和GDP增量分別衡量經濟發展效率和增長潛力。報告通過對長三角經濟區40個城市2001至2010年地均GDP和GDP增量進行考察,發現長三角在這十年間出現了明顯的區域經濟收斂,地區間差距進一步縮小,綜合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 
      在產業結構方面,報告課題組稱,2004年之後,長三角整體的產業結構相似度係數均值連續7年持續上升,2010年達到0.795,發生了明顯的產業同構現象。隨着產業關聯度的提升,長三角各地的產業結構轉換速度呈現明顯的同向變化趨勢,產業一體化程度顯著提升,產業同構成爲一體化的基礎,長三角作爲一個整體進行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並形成集羣優勢,對外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 
      “既然有這麼一個客觀的趨勢,既然有需要,因此我們認爲因勢利導,順應這種客觀的趨勢。建議中央和有關部門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是不是可以把這個作爲未來戰略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報告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倪鵬飛建議。 
      “過去我們爲了強調新亞歐大陸橋和長江經濟帶的兩縱,有意在長江的下游地區縮小了長三角的範圍,其他的長江流域都是全省參加,而在下游地區都是很窄的一個區域參加。”倪鵬飛稱,國家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和深化“滬蘇浙皖長三角”的一體化,提升它的功能定位。 
      倪鵬飛建議,國家應修改長三角的規劃,“過去長三角的規劃最大膽的到2020年也是浙江、江蘇和上海沒有包括安徽,並且對北部的重視很不夠,我們希望要修改結合長江經濟帶的戰略,修改長三角的規劃。” 
      此外,倪鵬飛稱,要優化長三角地區的大長三角地區的空間佈局,構建以上海爲中心的扇形空間結構;完善平衡各方利益的協調機制,搭建討價還價的磋商平臺;建立深化區域一體化的公共治理體系,培育提升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羣;構建支撐權益開發的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提升“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的水平。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09)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